碗花糕读后感( 三 )


这便是《碗花糕》及其作者给我的一则启迪 。
续读《碗花糕》之后省散文学会秘书长康启昌大姐等人的评介文章,才知道《碗花糕》的作者原本是一位“为官”者,且又“官居显赫”,着实让我震惊,推开读书笔记,伴孤灯凝眉禅思:今天,避开“显赫”不说,单讲“为官”,竟能有如此轻松的心境,谈何容易啊?据我所知,在当今社会的作家部落群里,“从政”人员确实不少,要不然也不会产生那么多反映官场事件的名篇和精品 。但是,“为官”且又“显赫”的所知甚微,官场倾轧,宦海惊涛,逐利追禄,推过揽功,诸多复杂的关系演绎出来件件纷纭之事,足够他们目不暇接了,甚至还要不惜“个人时间”闭门思考,别说让人保持一种异样的心境进入创作,就是让你保持这种异样的心境赖以生存,能够在官途宦海中坐怀不乱,恐怕做到都是很难的 。
复读数遍《碗花糕》,怎样也看不出、觉不到作者“为官”的任何蛛丝马迹来 。体会到的是一个完完全全的平平常常的人,他正在讲述一件完完全全、平平常常的事,抒发着一个平常的人对一件平常的事的一种平常的情感 。这是每一个人都曾有过的情感,是几多人几番努力都没能写出来的那种并不陌生的情感 。()作为《碗花糕》的作者,一位既从政也为官的“官居显赫”者,他做到了,这不能不让人刮目相看,让人从心里感到从容和自然 。
追根溯源,我沿着评介文章所表示出作者“为官”的辙痕,寻觅到作者两句诗句,“埋头书丛怯迎送,未须奔走竟浮名 。”“十年阔别浑无恙,宦况诗怀一样清 。”才得以窥见作者向往自然、淡薄名利的轻松、洁净的内心世界和为官为文的做人准则,不由得顿生仰慕之情 。居身利欲横流的商品社会,能够做到坦坦荡荡做人,清清白白做官,扎扎实实办事,已经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了,何谈保持一种轻松的心境呢?这一点,《碗花糕》的作者又是做到了 。
自己虽不“为官”,却也算是一名“从政”者,虽然自律得一身坦荡、清白,却政无绩、文无为,平庸碌碌,枉得千八百元月薪,混到今天,已近知天命之年,与《碗花糕》的作者相比,岂止是“一大截子”的差距呢?我们都该回到“零公里”处,重新学习社会,讨教生活,梳理人生,复省自身,坦荡做人才是!
这便是《碗花糕》及其作者给我的另则启迪 。
《碗花糕》让我感悟到如何从文,如何做人,不失为一篇激励自己、得益于后人的精品,它实现了文学作品的作用和意义,我真心地感激《碗花糕》和为师、为友的作者王充闾先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