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木前传读后感( 二 )
铁木前传读后感(二)
孙犁先生在谈到创作初因时这样说道:解放初期进城以后,人和人的关系,因为地位,或因为别的,发生了在艰难环境中意想不到的变化 。我很为这种变化所苦恼 。因为这种思想,使作者想到了朋友,因为朋友,使他想到了铁匠和木匠,因为这二匠,使他想起了童年,这就是《铁木前传》的开始 。(以上引文摘自《关于〈铁木前传〉的通信》)
小说描写了铁匠傅老刚和木匠黎老东在解放前后的友情变化过程,在艰难的岁月里,打铁的傅老刚和木匠黎老东结为了知己好友,他们互称“亲家”,两家的孩子女孩九儿和男孩六儿青梅竹马一起长大 。为报答“亲家”的好意,铁匠每年总是抽时间给黎老东打整打整他那木作工具;而黎老东闲暇的时候就无代价地替铁匠换换锤把,修修风箱 。当黎老东的脚受伤时,傅老刚背进背出,给水给饭,为他请医生,花药钱;同一年里,当铁匠烫伤时,黎老东也精心地服侍了他,两个人的交情一直持续了十几年 。
但是解放后不久,两个人的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木匠开始痴迷于置产业添家产,当老友重逢时,木匠得意地炫耀他儿子给他新制的“大毛羔皮袄”,铁匠因此“忽然觉得身上有些寒冷似的”;当傅老刚提醒老友要支持孩子们进步时,黎老东却说:“我们过日子,还得按老理儿 。”……在这些情节里两个人观念的不同已经隐约可见 。而在打造大车的过程中两个老朋友的裂痕逐渐明显起来,“过去多年来,他和黎老东共同厌恶、共同嘲笑过的那种‘主人’态度,现在是由他的老朋友不加掩饰地施展起来了,而对象就是自己 。”建立友情像培植花树一样艰难 。()花树可以因为偶然的疏忽而枯萎 。但是观念的相左却使两个人的友情产生了裂痕,直至分道扬镳,不再来往 。
由此,小说的主题得以显现:在合作化运动的过程中,传统的意识形态和习惯势力将会成为其主要的阻力 。而铁木之间矛盾的根源是几千来来私有制传统习惯对人根深蒂固的影响力!
但是,生活是像流水般向前流淌不歇的,在“四儿”、“九儿”为代表的一群年轻人的努力下“青年钻井队高大的滑车,在平原上接二连三地树立起来了 。”清澈的水开始在井底翻冒起来了,而黎老东回家的脚步在旁人看来“忽然变得焦躁和不安起来了 。”
作者在最后一个章节以抒情的笔触这样写道:“童年啊,你的整个经历,毫无疑问,像航行在春水涨满的河流里的一只小船 。回忆起来,人们的心情永远是畅快活泼的 。然而,在你那鼓胀的白帆上,就没有经过风雨冲击的痕迹?或是你那昂奋前进的船头,就没有遇到过逆流礁石的阻碍吗?有关你的回忆,就像你的负载一样,有的时候是轻松的,有时也是沉重的啊!但是,你的青春的火力是无穷无尽的,你的舵手的经验也越来越丰富了,你正在满有信心地,负载着千斤的重量,奔赴万里的途程!你希望的不应该只是一帆风顺,你希望的是要具备了冲破惊涛骇浪、在任何艰难的情况下也不会迷失方向的那一种力量 。”
推荐阅读
- 三个傻瓜读后感
- 三角地读后感400字
- 容斋随笔读后感
- 撒哈拉沙漠读后感
-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读后感
- 三寄小读者读后感
- 日月读后感
- 三国志读后感2000字
- 撒哈拉的沙漠读后感
- 撒哈拉的故事三毛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