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野先生读后感( 二 )


《藤野先生》也同样记录了鲁迅的心路历程 , 学医救国到弃医从文的转变 , 表达了鲁迅深深的爱国主义情感 。在鲁迅留学日本之时 , 是“风雨如磐暗故园”之时 , 也是鲁迅个人处于“路漫漫其修远兮 , 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时期 。他曾说:“我的梦很美满 , 预备卒业回来 , 救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 , 战争时候便去当军医 , 一面又促进了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 。“但从匿名信事件、看电影事件 , 中国人的麻木不仁中 , 鲁迅才深刻地认识到 , 学医可以拯救人的身体 , 却不能拯救人的灵魂 。鲁迅说:“从那一回以后 , 我便觉得学医并非一件紧要事 , 凡是愚弱的国民 , 即使体格如何强健 , 如何茁壮 , 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 。”“我们的第一要著 , 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 , 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 , 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 , 于是提倡文艺运动了 。”

藤野先生读后感(三)
记得这是读中学时候的一篇语文课文 。不要误会 , 其实我对于这篇课已经全无印象 , 只是记得这个标题 。今天突然回忆起来 , 源自一条新闻 。
今天一则新闻报道说 , “包括入学通知、课程表、考勤表、成绩单、作业、同学照片等在内的一批鲁迅在日本仙台医学专门学校期间珍贵资料图片今天在西北大学展出” 。
突然看到“仙台”二字感觉似曾相识 , 往下看 , “其中还有藤野先生用红笔修改的鲁迅医学作业” , 哦 , 原来高中课本里提到的藤野先生确有其人 , 而且似乎对鲁迅的影响力还不小 。
其实 , 鲁迅在我心里是一个一直想读懂但一直都没读懂的人 , 尤其在读到这篇课文的时候 , 当时并不以为然 , 实在读不出平时的语言中所传达出来的韵味 , 我想多半是跟当时的经历有关 , 并且应试教育之下 , 更别提能以一颗平常心来鉴赏 。早就被那些教条的“段落大意、中心思想、选词填空”磨去了大半的兴趣 。
但是今天重新读起这篇文章来 , 竟然被文中的藤野先生感动了 。
当时的中国贫穷落后而且饱经战乱 , 似乎当时留学日本是一种潮流 , 因为鲁迅刚到东京的时候看到很多盘着辫子的“清国留学生”在樱花树下学习日语 。()(其实鲁迅字里行间传达出来的身在异国他乡的愁绪 , 以及对清国留学生生活污浊的失望 , 当时读起来竟然一点都没察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