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逝读后感( 二 )


再回顾涓生对待子君爱情的过程,这里可以看出他矛盾自私的阴暗面 。追求子君的时候“照见我含泪握着她的手,一条腿跪了下去……”,如此经典的场面在21世纪已经视为珍宝,更何况在那个世俗的年代 。也难怪日后竟成了子君温习的必修课,“我的言辞,竟至于读熟了的一般,能够滔滔诵 。” 。而涓生后来却只当作是浅薄可笑的电影一闪 。如此纯真热烈的求爱形式,竟被涓生自已践踏了 。其实我也不怀疑那个场面的真实,只是很明显,涓生冲动的,甚至是不负责任的浪漫热情,只能维持到得到子君的爱时,就成了“被质问,被考验”的负累了 。
他们相爱的时候,涓生是这样形容的,“去年的暮春是最为幸福”,但就算如此愉悦时,他们走在路上,他仍会觉得到时时遇到别人的探索,讥笑,猥亵和轻蔑的眼光……可见,子君给他的幸福并没有坚定他的爱情,他的勇气在很早时段都已经暗地里隐藏着不稳定性 。可恨的是,这个时候涓生并没有显示出在分手时“所谓真话”的勇气,我想倘若涓生真是那种“是的,人是不该虚伪的”,那么他当时更应该对子君讲出他的心态,似乎在后来的描述中,他的各种对子君不满情绪他都有所隐瞒,当然除了分手那一次来了个真实的 。如果在当时寻住所的路上,他也来个真实的表白,或许会让子君明悟一些,或许将不会有后面的草率同居,更不会淹没子君死的悲剧 。因为当时境态的子君却是“大无畏的……坦然如入无人之境”,子君的爱是那样的纯真,那样的执着,她的眼里只有他,她的世界唯有爱情 。

伤逝读后感(二)
在鲁迅的小说中,《伤逝》是最令我喟叹的一篇,看过后很久都不能释怀 。子君给了我相当深刻的印象,她的温顺、柔和和悲哀的死亡令人不胜感慨 。涓生和子君本性上都是善良的人,为什么子君会在这个小圈子中一步步走向灭亡呢?究竟是什么害死了子君呢?“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这句表达上还略嫌生涩的话曾令涓生非常高兴,他从中看到了子君的独立和坚强 。然而,事实上子君是没有学会独立的 。所谓“独立”应该是自己主宰自己,而这一点又建立在有能力养活自己的基础上 。可是子君不行,她首先没有维持生计的本领,所以她刚从家庭中脱离出来,又把自己全权交给了另一个人来主宰 。表面上看来私奔是一种了不起的举动,实际上却只不过是一次权力的转手罢了 。她拒绝做一个封建家庭的乖女儿,却心甘情愿地做了小知识分子的家庭主妇 。倘若子君目光远大,投奔一个成熟的,有经济能力的人,也尚不致落到如此田地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