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读后感( 二 )


伤寒不可如读小说,。必须要在一个字上寻其不同之处 。比如伤寒论中,常有"反发热""脉反沉细"之语中的"反"字,这一个反字就提出了,反,就是不应的意思,不应出现的症状现在出现了,就是不同之处,学者自续留心 。比如大青龙汤证:伤寒,发热,头痛,脉浮紧,烦躁,大青龙汤主之 。与麻黄汤证相比较:伤寒,头痛,发热,一身尽痛,麻黄汤主之 。大青龙汤的症状其实与麻黄汤并无二致,而方中亦是麻黄汤中加石膏如鸡子黄大,为什么加石膏?就要从烦躁二字上寻病机了,烦躁多为阳明热症,正因为有太阳症与烦躁并见,说明太阳与阳明合病,则一发表之寒,二清里之热 。这就是大青龙汤的病机所在,若读伤寒论每一个方,都能如此寻出病机所在,那你不是伤寒在大家,但也是学有所成了 。还要注意轻重之别,大青龙汤与麻杏石甘汤俱为发表清里之剂,而石膏之用量大不同 。为什么?因为大青龙汤是表寒重,里热轻,所以石膏才用鸡子黄大,而麻杏石甘汤则是表寒轻,里热重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的“小柴胡汤事件” 。20世纪70年代初期,日本的津村顺天堂制成了小柴胡汤颗粒制剂,同时东京近畿大学有地滋教授发表了“津村小柴胡汤颗粒对慢性肝炎有治疗效果”的报告,一时间在日本引起了轰动 。小柴胡汤制剂成为了畅销药,舆论认为日本汉方走向现代化 。短短几年里,津村顺天堂成了世界注目的制药企业,财富积累走向顶峰 。但自1987年不断报出小柴胡汤引起间质性肺炎的新闻后,津村顺天堂于1997年破产,2000年其社长津村昭被判刑3年 。对这一事件,一些人认为这是“小柴胡汤的副作用事件”,而日本的中医界人士则认为,这是没有遵守中医辨证论治的结果,并且揭露出有地滋不让年青人学习《伤寒论》,并且强调“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有关小柴胡汤的‘证’消失了,还要长期服用小柴胡汤”、“汉方药非常安全,长期服用也没有问题”的错误论调 。这说明,不辨方证,只是根据西医的诊断就给服小柴胡汤制剂,是造成所谓的“小柴胡汤副作用事件”的根本原因!这一历史的教训,说明了辨方证的重要性,即所谓辨方证是辨证的尖端 。
其次,学习《伤寒论》,药量也很重要 。还是以桂枝汤为例,桂枝,白芍,甘草,生姜,大枣五味,非常平常 。但只这五味药在伤寒中的变局是最多的,桂枝或加其量,或加其味,或减其味,真是让人眼花缭乱,难以适其所以 。比如桂枝汤加桂枝量,则为桂枝加桂汤,加芍药量则为小建中汤,去芍加附则为桂枝附子汤,去桂又为芍药甘草汤,其他的有麻黄汤类方,承气汤类方,泻心汤类方,总结体会相类方之间的主治和药味药量的区别,再结合多看书,也会有所收获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