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视崇高读后感( 二 )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反复对崇高与卑微作了深刻的描述:曾几何时,蔑视崇高成了一种时髦;人性浮躁,物欲横流成为时尚;人们见面了,谈的除了钱还是钱,信仰、友谊仿佛成了弃儿,而永恒的爱情更是被抛到了九霄云外 。
于是崇高被践踏了,这就成了卑微 。。一个人的良知是需要些勇气、荣誉、希望、自豪、怜悯之心和牺牲精神的 。而面对卑微,许多人选择了投降,对于上级领导,经常是点头哈腰,奉茶送水,恨不得把自己的肉割几片煮给领导吃;面对同志或下属,却常常颐指气使,狐假狐威;甚至连起码的同情心也消失殆尽 。
同时,对抗卑微又是我们人性的需要,当我们对周围的一切感到迷惘时 。我们又是多么渴望崇高啊!
也许我是一名教师,也许父母生我时我的血管里就流淌着一种血液——它叫自尊 。所以当我站上这三尺讲台时,一种崇高的责任感油然而生:每天我早出晚归,往返于学校与家庭之间,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到了教学之中,给学生以知识,教他们做人的道理;他们有了些许的进步,我由衷地高兴 。这时我体会到了奉献,体会到了这就是崇高!所以不再为微薄的薪水发愁,不再为不能评优晋级而气恼 。那些靠不正当手段获取的利益,在我眼中才是实实在在的可怜,实实在在的卑微 。在崇高与卑微中,我知道该如何去选择,它使我的心灵得到了净化,能够战胜自身的怯弱 。但是生活往往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 。有了一种崇高,意味着就会有另一种牺牲 。当我们时时捉襟见肘,为生活的窘境而惶恐不安时,另一种卑微却在暗地里窃笑 。这时候,我们还会去选择崇高吗?答案是肯定的 。因为崇高毕竟是崇高,而不是卑微 。崇高的力量是无处不在的!
也许有人会说,我们是平常人,可能这一生都不会有什么崇高的举动 。是的,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都是在朝九晚五中度过了春秋冬夏,都是在柴米油盐中早生了华发,似乎一生都与崇高无缘 。但这丝毫也不妨碍我们做一个崇高的人——只要我们怀着一颗崇高的心!崇高不一定是什么惊天动地的举动,崇高也可以是一种精神,是一种境界 。
但愿所有读过《凝视崇高》的读者记住一句话“崇高的侧面可以是平凡,绝不是卑微!”

凝视崇高读后感(三)
这篇文章呼唤人们,呼唤作品凝视崇高 。因为“蔑视崇高”成为一种时髦 。()作者剖析了产生这种不正常现象的社会根源:和平的环境,国际形势的变化以及所谓“崇高”的反感等 。金钱大潮的冲击,使一些人已失去信仰,因而社会风气下降,这本来是卑微的可耻的 。作家用生花妙笔殚精竭虑地传达卑微,读者们心有灵犀地浅吟低唱地领略卑微,而感悟到的是:“不必批判自身的瘰疬,比起书中的人物,我们还要清洁得多哩!”这种文学毒害读者,污染社会风气,膜拜浊流、媚俗,将大众的欣赏口味向负面拉扯,还说什么“著书只为稻粱谋”实在令人气愤,作家要有良知,应该歌颂崇高,引导人们向往崇高 。不能美化丑恶,不能迎合低级趣味,随波逐流 。对抗卑微是人类生存的需要 。作者以切身的经历和感受告诉读者什么叫崇高:它其实是一种发源于恐惧的感情,是一种战胜了恐惧之后的豪迈 。因此,我想没有勇气直面人生的人是不会感受到崇高的 。没有对于伟大的和威严的事物的热爱,不能在生活中寻找捕捉蕴涵时代和生命本质的东西也难激发崇高的感情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