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传读后感( 二 )


毛在学习过程中及其偏科,喜欢的课程都是100分,甚至有一次国文课得了100+5分,而不喜欢的课程都是零分或者接近零分,毛的美术考试就是画个圆圈在下面写两个字——鸡蛋,或者画个大圆圈下面画几道波浪线写道:半壁见海日
【毛泽东传读后感】毛在文学上的天赋和造诣是非常惊人的,这个也不用咱多说了,全中国人都知道,毛学生时代经常给人写对联写家信换点零花钱,他喜欢在街头最喧闹地带看书以培养自己的注意力集中,极喜欢游泳和洗冷水浴,有一个雷电交加他浑身湿透从山上跑下来,说是野蛮其体质,文明其精神 。
对毛一生最大影响的就是两个人,一个是他老师,杨昌济并不知道自己成了他岳父(杨开慧是在其父亲死后和毛同居的)另外一个人就是斯大林 。毛就是因为杨老师的原因到了北京大学,毛当时在北大当了图书管理员,呵呵,当时没人会理会一个工作低下的人,毛曾经对著名学者胡适很热情的提了一个问题,而胡适在得知毛不是在校注册学生后,冷淡的拒绝了回答他的问题 。毛在经济上经常陷入困境,总是债台高筑借光了所有亲朋好友的钱而无法再次启齿借钱了 。毛当时在北京居住在最便宜的三眼桥,和七个老乡挤一个炕上,毛后来回忆说:翻身都要和左右两边打招呼 。或者在杨教授家和看门的挤一张床……毛的思想就是在那时不断追求不断迷惑不断思考中形成的,毛和我们一样读了很多啥弗洛伊德,尼采,泰戈尔等等,五花八门,无所不涉猎 。
在当时的赴法勤工俭学活动中,毛没去的原因主要是他不懂法语,也有人说是为了杨开慧,因为那时候杨正和他在热恋中,而他认为自己连中国的东西都没有学好,遥远的法国也不可能改变古老而混乱的中国 。他在送别去法的同学时说:革命不能因为赴法勤工俭学而停顿 。

毛泽东传读后感(二)
我曾经在大学的自习室里面跟着考研的同志们打过几个月的酱油,其间接触过政治 。在政治中占了很大一块的便是毛泽东思想 。我曾经非常讨厌政治课程,当然现在也不喜欢 。但是我现在还是有一点点进步了,至少开始关注新闻,至少我也看是看各种政治人物的传记了 。前些时间我就刚刚看了金冲及的《毛泽东传》 。
我很佩服两种成功者,一种是博览群书、广泛涉猎知识的那种人;另一种是抱着几本经典书籍研究了一个透透彻彻然后灵活运用的人 。我觉得毛泽东是两种人的结合,在他刚刚投入革命的初期他没有多少书籍、思想可以学习借鉴,但是凭借手中的半本《三国演义》加上别人翻译的马克思便使自己在思想上有了很大的进步 。后来,尤其是当他被大家看重之后他便是博览群书的典型代表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