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海漫记读后感( 二 )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会成长的快些”,我真希望能抽出时间多读些类似《教海漫记》的优秀教育书籍,指导实践 。早日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
教海漫记读后感(二)
【教海漫记读后感】近日来,我拜读了于永正老师的《教海漫记》 。说实话随着年龄的增长,家里琐事的增加,上有老下有小,读书已经成为一种奢望,说起作业带着任务去读,最初还有一点点敷衍,只是想随便翻翻随便弄个读后感算了,哪知开卷一读,竟不忍释手 。这本书是于老师几十年教育的经验集粹,是于老师教学生涯的记录,也是于老师内心情感的真实袒露 。书中的每篇文章篇幅虽然不长,但都有一个中心,几十篇文章又贯穿着一个大中心 。内容平实,文笔流畅,像是一位老教师跟你娓娓谈心,又像是讲故事;许多生动的实例,不少幽默的话语,让我忍不住笑出声来 。一口气读完大有相见恨晚的感觉 。于是不自觉的拿起笔来抒发一下心中的感慨 。
于老师的字里行间,无不体现着他对教育的执着,对学生的热爱 。让我更喜欢教师这个行业 。我很欣赏于老师的“翘起大拇指”的做法,原来教育的魅力也就在这些小的细节上 。
本书中写道,于老师在上中学的时候,他的语文老师在他的一篇作文的后面批了这样的两句话“有老舍风格,此文可以试投《中国青年报》”就为了这两句话,他把作文在怀里揣了两天 。如果老师写上四五句,他非把作文揣烂了不可 。虽然于老师把作文投寄过去 。直到今天也没发表,但那句话却启发了他对作文的兴趣,激励了他一辈子 。
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表扬和鼓励确实能给孩子以动力,表扬和鼓励是伟大的教育法宝 。因小时侯成功了某一件事情而受到表扬使其立下志向并最终成为专家学者的,不乏其人 。所以,我们做为教师,也应该为孩子的成功而努力,对于初中的孩子,正处于第二个叛逆期,他们对于一般的表扬和赞扬,已经有些麻木,所以真诚的恰到好处的表扬,更需要我们发自内心,真正的赞赏才能起到激励的作用 。
所以,我在教学中,经常微笑着面对学生,真诚的不吝啬的口头表扬,也会像于老师那样,奖给学生有“你真棒”字样的小纸片,上课认真听讲的,作业做的好的,发言积极的,都有的奖 。一块糖果,一支笔,奖品虽然少但学生却把它们当宝似的 。特别是后进生,都非常渴望得到 。这样就激发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他们学习的信心,
于老师的书中有许多这样的小故事,每个故事都能给我们一些启发,读来真是让人受益匪浅啊!我想,《教海漫记》一定会在以后的教学中引领我去感受教育的真谛的!
推荐阅读
- 三个傻瓜读后感
- 三角地读后感400字
- 容斋随笔读后感
- 撒哈拉沙漠读后感
-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读后感
- 三寄小读者读后感
- 日月读后感
- 三国志读后感2000字
- 撒哈拉的沙漠读后感
- 撒哈拉的故事三毛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