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蝈蝈读后感
绿色蝈蝈读后感(一)
在夏季,你注意过那些深藏草丛中的歌唱家们吗?他们的声音那样细小,《绿色蝈蝈》一篇生动的文章就向我们详细介绍了蝈蝈 。
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他是这篇文章的作者,就是他,向我们讲述了那些会唱歌的蝈蝈的故事 。
文章的设计十分巧妙,耐人寻味 。“这是蝉在安静的休息中,被夜间狂热的狩猎者绿色蝈蝈捉住而发出的绝望哀号”一句引出了这篇文章的主人公——绿色蝈蝈,就在介绍蝈蝈狩猎的同时,通过一声哀鸣让主人公登上舞台 。
“狂热的狩猎者”、“艺术家”、“歌手”都是作者给蝈蝈起的小名,那么富有拟人化,让人们更方便了解这一昆虫的特点 。文章中,还把蝈蝈勇敢挑战庞然大物与鹰捕食云雀作比较,从中能过看看它敢于挑战的性格 。
“隐隐约约的窸窣(xisu都为第一声调)作响”、“喑哑而连续不断的低音”、“尖锐而急促、近乎金属碰撞般”,这些形象生动的描写,把蝈蝈的特点展现在读者眼前,一幅蝈蝈歌唱的景观在我们面前展开 。在描它声音的时候,与蝉的歌喉相对比——“如果你拉的琴再响亮一点儿,那你就是比蝉更胜一筹的歌手了”,从淡淡的描写中可以看出作者对蝈蝈的无比喜爱 。
这篇文章主要介绍的是蝈蝈的食性,用了大量的笔墨,是作者亲自喂养蝈蝈所总结出来的信息,中间还掺杂了一些细致的外部特征的描写 。“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看了这一句,你会对作者称赞不已 。于是,我不由自主地说道:多么细致的观察,多么形象的比喻,多么巧妙的刻画!
文章里没有一句话直接说明作者喜爱蝈蝈,但我们却能从字里行间中体会到作者深深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那些会唱歌的蝈蝈,明年夏天,我等着听你们唱歌 。
绿色蝈蝈读后感(二)
这是一篇妙趣横生的小品文 。作者采用生动活泼的笔法,把蝈蝈写得活灵活现,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这也是法布尔《昆虫记》整部书的特色 。鲁迅曾把《昆虫记》称为“讲昆虫故事”“讲昆虫生活”的楷模 。周作人说:“比看那些无聊的小说戏剧更有趣味,更有意义 。”的确如此,法布尔笔下的蝈蝈是鲜活的,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本人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 。
先让学生认真地把课文读一遍,画出生字词 。然后读第二遍,画出自己认为最精彩的段落或句子 。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切实地感受课文内容 。
作者用什么方法引出蝈蝈呢?第1段并没有写蝈蝈,是写在别人欢度国庆的日子里,自己还没有忘记去观察昆虫 。“我独自一人”说明作者对他所热爱的事业是多么执著!搞科学研究需要这样的精神 。第2段写蝉在夜晚不再鸣叫,它要休息了 。突然,蝉的一声哀号引出了本文的“主人公”——蝈蝈 。这是多么富有匠心的写作思路!
推荐阅读
- 祝福语|祝福哥哥生日快乐搞笑短信
- 三个傻瓜读后感
- 三角地读后感400字
- 容斋随笔读后感
- 撒哈拉沙漠读后感
-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读后感
- 三寄小读者读后感
- 日月读后感
- 三国志读后感2000字
- 撒哈拉的沙漠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