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读后感400字

马说读后感400字(一)
人们常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这里人们所说的“千里马”通常是指那种德才兼备、有才识或有特殊技能的人 。然而,由于世间的伯乐不常有,就这样,即使是千里马,最终也只能被埋没 。
在《马说》里可得知,“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因此“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这便是导致“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的根本原因 。
现实生活中,“怀才不遇”的情况是常有的事 。比如一个满腹才学的研究生和一个普通的大学生同时受聘于一家公司,不善交际的研究生只懂埋头在事业工作中,而不懂与上司套近乎,善于观颜察色的大学生却很会对上司溜须拍马,阿谀奉承 。就这样,上司便很看好那位大学生,而忽略了那个满腹才学的研究生,没能提供更好的舞台来让研究生发挥他的聪明才智,由此而埋没了很好的人才 。同样的条件,不同的个性和人生观决定了各人不同的命运 。
都说“世有伯乐,而后有千里马” 。问题是出在千里马总是不能出现于伯乐的视线范围内,而导致“怀才不遇”的情况很无奈地重复出现,并由此衍生很多人间悲剧,在一定的程度上阻碍了很多事的健康发展 。历数古今中外,多少贤人志士,由于无幸遇到伯乐,由此只能在默默中,痛苦地度过原本可能辉煌的一生 。
因为统治者的不识人才,才会引发人们的疑问:“其真无马耶?”其实,这不过是他们不知道罢了 。作者通过这篇文章来表述千里马的不幸遭遇,值得同情 。
读了课文后,我希望天下的统治者能够学会善于识别人才,不要让千里马怀才不遇伯乐的惨剧屡屡重现 。我相信在未来的世界,一定是千里马常有,伯乐也一样常有!

马说读后感400字(二)
最近几天,我背了《马说》一文 。
《马说》是韩愈写的 。大家肯定知道韩愈很育才 。可是,在那时,韩愈怀才不遇,曾三次上书宰相以求得提拔,却一直未被采纳 。
韩愈的坎坷遭遇正式写这篇《马说》的思想基础,这篇文章另一用意是惋惜的表白心迹,并与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
这篇文章巧妙的运用了比喻手法 。将韩愈本人比做千里马;将中用韩愈的人比作伯乐 。
我觉得,最能体现韩愈怀才不遇,也最带有讽刺意义的句子是: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意思是: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是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特长也就显现不出来,想要跟普通的马等同尚且不可能,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它的内含意义是:我韩愈,虽然有许多才华,许多智慧,但不给我一个机会,不给我一个展现才华的舞台,我有再多的智慧也展现不出来 。想要和平常的人一样还办不到,怎么可以要求我能够为你解除忧愁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