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十月围城观后感( 四 )


再看李玉堂,崇尚堂堂正正、凭良心做人,但在明知赴死,却又不能向众人坦言时,他的内心承受着剪熬 。做为一个有地位、有文化、有良心的商人,他懂得大义,但其他人不懂得,若以大义昭示定难成事,他不得不隐瞒使命的危险性,而这违背了他的做人原则,其内心的痛苦让人动容 。
孙中山将人分为三系,其一为先知先觉者,为创造发明;其二为后知后觉者,为仿效推行;其三为不知不觉者,为竭力乐成 。毫无疑问,孙中山是革命的先行者,是先知先觉者,他用革命的语言把人划分为此三系,并认为无论哪一系在社会中都有其存在的价值 。
其实,车夫阿四,乞丐刘郁白、赌徒、小贩等这些“不知不觉”者,既可能是社会的推动力量,也可能是社会进步的阻碍力量,他们就象是工具,被好人利用可能做好事,被坏人利用可能做坏事 。他们就是千千万万普通老百姓的代表,他们中有的成为了英雄,有的成为了败类,而英雄或败类很多时候不是他们自己有意识的选择,而是在社会洪流中随波逐流的结果 。他们只是追求跟自己密切相关的利益——金钱、人情、亲情、微不足道的信念、他们自己心中的义等等 。
【电影十月围城观后感】虽然不知不觉者有其存在的价值,但对于人生,还是有些主动性更好,因此,做不到先知先觉,就尽力提高认识、学习进步,跟上时代的步伐,争取做那后知后觉者吧!而且,还应该借助后知后觉者,在积极、进步的方向上实现更大的价值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