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师观后感

钢琴师观后感(一)
今天,我们在学校看了一部电影——《钢琴师》 。
主要讲述了:影片讲得是德军想侵占波兰,于是,德军向波兰发起了进攻 。有一天,钢琴师正在弹钢琴,轰的一声,德军开始轰炸,德军想把波兰变成废墟,然后让犹太人做苦工,犹太人想反抗,可是打不赢德军,被他们杀了 。后来,钢琴师和犹太人被关进了一个集中营里面,在几个朋友的帮助下,钢琴师逃走了 。
钢琴师之所以能逃走,是因为他非常的机智,勇敢 。我以后也要像钢琴师一样,面对事情要沉着冷静 。而且多学几门手艺,他们总会派上用场 。

钢琴师观后感(二)
父亲、钢琴、音乐、爱铸就了他的一生,一位伟大的钢琴家,一种淡淡的哀伤 。
刚开始看《钢琴师》的时候,大卫的一顿疯癫让我感到烦躁,可是当大卫回忆起自己的童年,当他演奏起那首肖邦的曲子时,钢琴曲的那种美感突然引起了我的注意力,让我有了继续看下去的兴趣 。
我认为大卫的一生有着一种淡淡的哀伤,父亲对他有着一种变态的爱,一个“小提琴的故事”父亲将自己对音乐的热忱强加于他身上,使得年幼的大卫从小就必须承受着来自父亲的压力,但也正是因为父亲这种偏执的爱使得大卫醉心于音乐,让音乐完全占据了他的全部生活 。
正是因为对音乐的热爱使得大卫与父亲反目,背井离乡到了英国皇家音乐学院,对音乐的热忱让他完全投身于音乐,可是又无法摆脱与父亲之间反目的心理压力,那种众叛亲离的情感缺失使得他对音乐近乎疯狂,以至于最后精神崩溃 。
妻子吉莲的出现给大卫的生活带来了光明,与吉莲的爱和婚姻改变了大卫的生活,再一次演奏会的成功更为大卫走出自己的阴霾提供了动力 。
本片以大卫的回忆为主线,从小时候,到伦敦求学,到精神崩溃,到重新登台,这中间音乐起了重要的作用,大卫的一次次登台成为全片的线索,优美的钢琴曲成为影片的灵魂 。
影片中很多场景给人很强的视觉与听觉冲击力,看完这部影片,对影片中的一些场景印象很深,大卫在雨中跑入餐厅的狼狈,崩溃的他在众人面前弹奏时的自信;结婚时蹦着,跳着,像孩子般的自由和幸福这些都深深的印在我的脑海里 。
天才的成长总是充满坎坷,而天才的陨灭更是让人心酸与叹息,这正是大卫一生的真实体现,无法释怀的父辈的希望,心中怀着对梦想的追求,叛逆与梦想,让这个天才少年大卫在到达音乐的顶峰的同时却也进入了人生的低谷,但是最后大卫的婚姻与爱情又为这位天才悲哀的一生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点 。
无论是从情感的表现还是从音乐的使用来看,《钢琴师》这部影片都堪得上是一部经典之作,能获得奥斯卡奖项也是必然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