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点滴观后感( 二 )
毕业后我来到放射科工作,接触病人的机会不多 。离开神经内科的时候,我的导师和师姐师弟们都羡慕我,说我以后再也不用接触病人了,真好 。当时的我很惊讶,因为我在研究生阶段从没觉得接触病人有什么痛苦的,我只是觉得常常对他们爱莫能助是最无奈的事 。
然而工作之后,我的态度却发生了变化 。因为工作中主要面对的是影像资料,即使给病人打电话也只是为了多了解一点病情从而出一份更可靠的报告,我对那些急切想知道结果的病人越来越不耐烦,我总是说,我需要再仔细看看,而且还有上级大夫要看的,现在不能告诉结果,告诉了也不准确 。我们还有个岗位是“接诊医师”,负责接待来检查的病人,主要是对申请单过于简单的病人补充病史,有时还需要查体,当然顺便就需要向他们解释检查的注意事项、造影剂的危险性等 。我在这个岗位工作的时候,发现有很多病人都是带着怒火过来的,甚至有的人把对临床医生的满腔怒火转嫁到我们身上——他们不敢得罪给他们看病的临床医生 。病人不容许我们犯错误,甚至对于等待时间过长也怨气很大,有很多病人坚持用别人的名字做检查,导致信息不准确,这样有误诊的危险,也让人不厌其烦……事实上接触病人的时间少了,反倒看到的都是他们的缺点,厌恶情绪激增,对那些只是想多问几句的病人也变得有点不耐烦了 。我们的主任总是说,要对病人好一点,她本人对挂她号的病人总是十分客气,看片子比平时要仔细许多 。我不知道她是如何保持心情平静的,她对我们永远也不够满意,但对病人却关爱有加,甚至有说有笑 。
和我差不多年资的医生如今也多数对病人冷漠了,再也提不起当年的热情 。聊天的时候发现,我们工作中多多少少都被病人或家属伤害过,主要是伤心,所以对越来越多的病人失去了信心,不知道哪个人将来就会反咬一口 。老公说他现在对病人反倒比研究生的时候要好一点了,因为他越来越发现病人之间的差异,所以对大部分病人都越来越好,真心诚意帮助他们,只有对那些素质比较低的病人保持一定距离;或许这就是一个医生开始成熟的表现吧 。
反过来看《心灵点滴》,如果PatchAdams最初的表现只是像我们实习时的那种原始的热情,那么当他深爱的人被病人谋杀后,他还能重新建立起对病人的热情,这简直就是奇迹了 。我们都有同情心,我们也都感受过帮助病人的快乐 。但怎样能在被病人伤害过之后还继续对他们好,这需要一个心理调整的过程,也需要在实践中找到合适的与病人相处的方式 。
心灵点滴观后感(二)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来自生活的故事 。主人公曾在年少的时候因为患有忧郁症而住进了精神疗养院,在出院后,他就立志要当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 。在经过自己的努力之后,他考进了医学院 。与当时其他的医生不同,他非常反对传统医学界那种高高在上、不近人情的思想 。相反,他相信,欢笑、与病人在一起就是最好的出方 。在面对审官的质问,他人的质疑的时候,他依然保持着自己的处事方法,而在他面对审官的时候说了一句令我十分感动的话,他说:“我们应该和伟大的护士们建立友谊,她们可以教你,她们每天与人相处,她们来回于血与屎之间,她们有丰富的知识,而那些人性尚存、受你们尊敬的教授们亦如此,分担她们的同情,用它来感染别人 。”
推荐阅读
- 祝福语|庆贺结婚纪念日祝福的话
- 国魂观后感600字
- 国魂观后感
- 美丽心灵读后感
- 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读后感
- 教师心灵鸡汤读后感
- 2014最美乡村教师观后感
- 稻盛和夫心灵管理读后感
- 父母教会我观后感
- 父母教会我观后感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