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的观后感( 四 )


《辛亥革命》以秋瑾就义开始 , 广州起义的准备、过程与失败 , 孙中山在美国的募捐演讲 , 试图回答第一个问题:为什么要革命?为什么一个母亲宁可牺牲生命要去革命?为什么参加广州起义的20多岁的小伙子们要牺牲生命去革命?为什么海外的华侨要捐款甚至卖掉祖宅赞助革命?孙中山在演讲中回答的非常清楚:因为满清政府已经不可能给中国人生活的尊严 , 中国要摆脱被世界歧视的命运 , 只有革命这一条路 。武昌首义后 , 黎元洪指挥汉口炮台两炮轰走了荫昌的军舰 , 成为袁世凯出山的导火索 。袁世凯率领北洋军顺利攻克武昌后 , 停止了进攻 , 开始在清廷与革命党之间寻找押注的机会 。革命之火在军事上完全可以被扑灭 , 但袁世凯太明白自己的命运 , 他不能再给满清权贵一个兔死狗烹的机会 。辛亥革命的最重要成果 , 就是让这一思想开始中国人心中扎根 。()孙中山回国后 , 力排众议 , 坚决提出要早定国体 , 即以民国、共和取代君主专制 。当孙中山被17省代表选举为临时大总统的时候 , 孙中山指出 , 大总统的意义不在于谁去做 , 而是打破了中国几千年专制君主的传统 ,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由人民选举产生的国家元首 。为此 , 孙中山将民国大总统一职 , 作为推动袁世凯造反的诱饵 。《辛亥革命》还未所有的革命者 , 为革命捐款、奉献生命的所有人进行了感人的辩护:从秋瑾、广州起义烈士、武昌首义将士 , 以及旧体制内的同情者 , 清朝驻英大使的女儿唐曼柔 , 为孙中山游说西方财团停止对清廷贷款勇敢地站在旧体制及父亲的对立面 , 最后随父亲一起自杀的女性 。林觉民的《与妻书》代表了年轻的革命党人 , 为什么抛妻弃子、放弃富裕的家庭、个人的前途 , 去进行看不到前途的革命……因为革命代表了中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 , 即使明知自己看不到胜利 , 也要为革命奉献的精神中国近现代历史最感人之处 , 就是很多富裕家庭、包括旧体制家庭的年轻人 , 甘愿抛弃优越幸福的生活 , 投身到理想、奉献给革命 。我们向他们致敬!
【辛亥革命的观后感】在中国 , 只有彻底的共和、民主才能洗刷3000年君主专制 , 才能让人民有过上有尊严生活的机会 。这是辛亥革命的历史贡献 , 也是照亮中国未来的希望之光 。我们身为中华的儿女 , 要好好学习、报效祖国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