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山观后感( 二 )


我们应该为白雪梅最后逃出山村感到庆幸,我们也应该为男主角花了7000块钱买回来了一个孩子而庆幸 。我们可以哀男女主角的不幸,但是我们似乎不应该怒他们的不争 。我们不能在自己所生存的环境和条件下批评和指责在一个我们从未体验过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人的错误,就像我们不能随意否定历史人物的举动一样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同样,不处其境,不批其人 。
最后,向那些还没看过《盲山》的人推荐一下,这个电影真的不错,一定要看看 。里面都是陕西话,故事发生的那个村庄里我读书的地方不远呢!哈哈!

盲山观后感(二)
这难以说是一篇成型的观后感只不过是一些不成熟的想法而已 。
《盲山》是解禁了的片子 。当初被禁是因为触及了社会的敏感问题,有损社会主义形象 。通俗点说就是因为它揭短了,所以不让放映 。他的前一部作品《盲井》同样是因此遭禁 。导演l李杨说:“我只是希望能保持一定的距离去冷静观察,像是在用一把手术刀把流脓的疮口剖开,虽然说在揭短,也很残酷,但总比粉饰好 。”我喜欢这种现实的记录 。
《盲山》讲的是女大学生白雪梅受骗以7000元而被卖入偏僻山村充当传宗接代的工具 。结局是两个版本 。海外上映的是白雪梅是趁黄德贵洗头的时候砍死了他,而后被判处死刑 。另一个是白雪没被公安解救 。不用讨论哪个结局更真实,因为他们都真实 。导演李杨表示,“以前在电视上看见一条新闻,一个女孩被拐卖到山村,为了逃出来而杀了她的‘丈夫’,最后被判处死刑,这个新闻令他感到很震憾” 。另一个就看起来比较欣慰些,毕竟很努力的去解救了 。可并不是人人都那么幸运 。令我心痛的是白雪梅一样被拐卖的陈春丽因为割舍不下两个孩子而选择留下 。他因循守旧的思想:“反正也嫁不出去了,生活就是这样子的顾得了那头顾不了这头 。”她的悲哀的天然母性,狭隘思想最终把它牵绊在盲山里 。
可以说村民是野蛮的 。因为他们居住在偏远的山区,交通落后,教育落后,经济落后,什么都落后,只有女儿嫁出,没有媳妇娶进 。在他们思想里,传宗接代,那是大事!所以只好东借西借凑钱买媳妇 。有人买就有人卖 。于是拐卖妇女就应运而生 。虽国家有明文法律规定这是违法的 。可黄德贵说:“谁家的媳妇不是买来的,我花7000块钱呢,你要是跑了7000快谁还我!”那是7000啊!或许村名半生都挣不出这些钱,所以每回白雪梅要跑,都要拼命追,不仅黄家追,整村村名都一起追 。因为他们看来这是理所当然 。
如果说村民是因为文化素质低而情有可原,那么罪不容诛的就是那些有点“文化”的人 。那西装笔挺的人贩子干这种丧尽天良买卖,穿着制服的邮差默然收过雪梅的信后转身交给黄德贵,还吐出:“明白,你也不容易 。”没养猪也要收费的收费员看着雪梅可哭喊求救哼出:“这是家里的事,我关不上 。你狗日的艳福不浅 。”黄德贵的弟弟黄德城介绍自己说:“道德的德,诚信的城 。”答应帮助雪梅的的也只不过是满足生理上的欲望 。这些受过教育披着羊皮的狼,比那些愚昧的村名更加令人、唾弃!盲山,我想盲的不仅仅是落后山区的村民更是那些假面的文化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