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尔摩斯读后感1000字( 三 )
福尔摩斯探案中无处不在支配着:支配警员,支配华生,支配委托人,支配犯人,支配案情 。他的能力使一切在他面前都必须顺从,在他计划完成前绝不透露一丝一毫,思考时绝不向他人解说 。他凌驾于案子上,调动他人,让故事照他所想的发展 。这种支配再加上他几乎完胜的成绩让人觉得合情合理,不但不厌恶,反而更增钦佩 。
四、关心他人上面所述的福尔摩斯总不免让人感到冷酷不可亲近,其实他也有感性的一面 。对委托人的关心自不必说,对华生的关心便让人看到了他的另一面 。在《最后一案》中他为了保护华生而放弃了在他家过夜,放弃了舒适的环境,为了不牵连他而不走前门而翻墙离开,有帮他安排了一切出发的准备 。他也曾因华生的受伤而一反常态,重击了罪犯,咆哮起来 。这些小小的细节无不让人感受到其对他人的关心,看出他的舍己为人,冷峻外表下的人性光辉 。
五、“不合时宜”的玩笑
要说他一点都没有幽默感也有点诋毁他了 。他总是喜欢在人意想不到中从一个老婆婆,一个乞丐的身体中“出现” 。他的化妆,表演才能让人惊叹 。时而的俏皮便加深了人们对他的喜爱 。在《王冠宝石案》中,他与罪犯正面相遇,用拉琴的借口离开,又用留声机的音乐使其相信他仍然在拉琴而放松警惕,有巧妙利用偏门与蜡像对换,“欣赏”了犯人的谈话,又抢走宝石 。“魔鬼”一词真是适合他 。而他一面假装失败,一面将宝石放入委托人口袋的行为又令人再次领略其俏皮,就这样 。令人喜爱的难以自拔 。
夏洛克·福尔摩斯,多么充满梦幻色彩的名字 。这个名字已经成为了世界上名侦探的最佳代名词,可谓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
“他笑了,就意味着有人要遭殃了 。”
作为一名侦探的他头脑理性,思维敏锐,洞察力和推理能力极强,推理逻辑缜密,面对险情从容冷静 。经过无数的研究实验,他能够分辨上百种的烟灰,并由此来推断这烟灰的主人的情况;他可以由地上的脚印判断此人的身高,甚至于他当时的状态;更令人称奇的是,他只要观察一段时间,或是握个手,就能推断对方的职业以及经历,这一点在他第一次与华生见面时就有所体现(关于这一点无数读者都为之叹服,甚至还有一个柯南道尔坐马车碰到比福尔摩斯还厉害的人的的笑话) 。除了上面这些福尔摩斯理性的一面,他也有感性的一面,平常一向冷酷孤僻的他在华生遭遇危险的时候也会愤怒地向犯人咆哮;在《恶魔之足》一案中得知事实后福尔摩斯宁愿放弃法律而放了伸张正义的犯人;他不在乎名利,办案后总是把功劳让给他人(不过经常发牢骚……);福尔摩斯还帮助国家抓住了德国间谍,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 。福尔摩斯是有血有肉的,每一个读者在看完这本书后都愿意相信福尔摩斯真的曾在这个世界上(egZC神犇曾问我是不是真的有福尔摩斯这个人--) 。我们可以想象他坐在贝克街221号B的家中椅子上拉着小提琴,以及他那本记满有关各种案件信息和通缉犯信息的大书,还有装着烟丝的波斯拖鞋 。现在介绍他,我有种好像他是我最熟悉的老朋友一般的感觉 。
推荐阅读
- 三个傻瓜读后感
- 三角地读后感400字
- 容斋随笔读后感
- 撒哈拉沙漠读后感
-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读后感
- 三寄小读者读后感
- 日月读后感
- 三国志读后感2000字
- 撒哈拉的沙漠读后感
- 撒哈拉的故事三毛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