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国平散文集读后感( 二 )
我希望自己能够秉持这圣经,不忘审视自己 。学习的范畴,不只是我们现在体会到的那么浅薄,我希望自己有一天可以明白更多 。
周国平散文集读后感(二)
周国平是我很喜爱的作家 。看他的书是高三时候的事,现在回想起来,他的书陪伴我整个的高三生活,用思考与哲理给我浮躁的心情增添一股沉静的清泉 。周国平的散文集《安静》,对比昔日的“守望”和“朝圣”,似乎来得更为纯粹和彻底 。我喜欢《安静》,不仅缘于这个诗意化的词语,更是惊羡“安静”这样一种境界 。周国平在书中说道:“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和安静,安静是因为摆脱了外在的虚名浮行的诱惑 。”正是这种对追求的执着让我更深切地感受到安静的无比珍贵 。
依照通常的情况,安静这个命题到了哲学家手里,总会演绎成生存与死亡的挣扎 。然而在周国平却能轻而易举地将安静的氛围融入到书中的每一篇文章,每一行文字,让我刚打开书页,就已经不能释手 。在周国平的随性抒写下,安静成了一种天然的存在 。年龄长久的提炼和沉积,让其内心更为充盈,使其生命摆脱浮躁而逐渐趋于安静 。也正是因为如此,注定了安静不是一种瞬间的偶得,而是从最深的绝望中寻找最美丽的惊喜,这是一种成熟人生的境界 。
所以,我一般都会选择在深夜读周国平,点一盏台灯,泡一壶香茶,跟随他去寻找安静 。
安静不是一瞬间的偶得,安静需要心灵的创造 。在书的目录里,我发现了久违的亲切话题:幸福、艺术、执着、平淡、智慧、死亡、存在……书中处处遗留着哲学和散文的痕迹 。这两者时而平行,相互对望相互倾慕;时而相交,绽放出无声的思维火花,令人心旷神怡 。书中,他所展现的人生体验与读者所关切的世间感悟的词语外壳上,没有一个“安”字,也没有一个“静”字,但它们都毫不例外地与安静的距离最短 。周国平所期待的,正是这样的一种充满乐趣的安静 。生活中只要有乐趣为伴,我便不会感到寂寞难耐,因为我会觉得,这安静,怎么品味都别有情趣 。
安静不是毫无变化的静止,尽管它常常逗留在某一风景的边界上 。曾经以为周国平对爱的解读是最精巧最灵秀的 。在他的旧作《人与永恒》里,爱情如同林中的溪水,点滴入耳,超凡脱俗,令人怜惜 。但书至此时,说到“私隐”,说到“隔膜”,溪水渐入人境,再无仙气,似乎将要干涸 。不过后来在安静中想想,爱确实应该在人间,在人的身边人的心底,这样的溪水比在林中更踏实了 。爱,应该踏实,应该长流,如他所说,“爱情是一条流动的河” 。还有更多的事物在流动 。
推荐阅读
- 三个傻瓜读后感
- 三角地读后感400字
- 容斋随笔读后感
- 撒哈拉沙漠读后感
-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读后感
- 三寄小读者读后感
- 日月读后感
- 三国志读后感2000字
- 撒哈拉的沙漠读后感
- 撒哈拉的故事三毛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