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人生读后感( 二 )


“一个人活在世界上 , 可以没有丰富的物质享受 , 可以没有良好的制度 , 却不能没有正确的理念” 。物质的提高和科学的迅速发展是否能证明社会的进步?即使在寝食无忧的生活里 , 人们是否就能快乐呢?有了一千万想两千万 , 有了两千万想五千万 , 人的欲望用无止境 , 追求不到时就永远在没有边界的痛苦里轮回 。而颜回的“一箪食 , 一瓢饮 , 在陋巷 , 回不堪其优 , 也不改其乐”也能更好地证明了即使在物质极为匮乏的社会里 , ()人也是可以快乐的 。显然 , 人是否快乐和物质没有关系 。经济和科学属于器物层次 , 器物不能代表文化 。制度也是一样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生活的人就比生活在社会主义下的人快乐 , 社会主义的人一定比封建社会的人快乐 , 我看不一定 。
对于作者的某些观点或许我不尽赞同 , 但由于此书谈论的是人生 , 对于人生 , 本就没有一个固定的答案可提供 , 正如作者引用爱因斯坦的话说 , “一个人对于宇宙和人生 , 一定要存在敬畏的心 。因为其中充满了许多奥秘 , 而这些奥秘永远不能被解释清楚 。”既然是奥秘 , 那最重要的就是思想的互动 , 更何况傅先生说的许多东西又是那么正确呢?
书中有一段话我是我最喜欢的 , 也在此摘录下来 , 做为对自己的勉励 , 也作为文章的结尾吧!“当真正用理性思考经验之后 , 就能知道自己应该如何做 , 知道哪一种人生更为理想 , 也更适合自己 。理想代表针对未来 , 哲学的思考就是要让人能够在过去、现在、未来三个时间向度中连贯起来 , 让自己的生命不再只是活在当下那片片断断 , 刹那生灭的过程中而已 。”

哲学与人生读后感(二)
文/唐保娟
暑假拜读了台湾傅佩荣先生的《哲学与人生》 , 这本书是傅先生的讲义 , 被评为“最佳通识课程” , 我读了以后觉得实至名归 。书中从古至今 , 兼顾中西方的主要哲学家的主要观点 , 侧重于人生与文化 , 以哲学的思辨方法贯穿其间 , 引经据典 , 可读性很强 , 语言通俗 。整日奔波于家庭、学校之间的我们 , 在假期里 , 借这本书静静地审视一番自己的工作和生活 。
一直以来 , 觉得人生就是一场现场直播 , 自己描绘的是自己的生活 。殊不知 , 在不经意的生活中包含着如此多的哲学 。哲学脱离人生是空洞的 , 人生缺少哲学 , 将是盲目的 。学哲学是为了让自己生活得更幸福 , 更快乐 , 傅佩荣先生认为幸福、有意义的人生应该是:有工作可以做 , 有人可以关怀 , 有痛苦可以受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