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林渡读后感( 二 )
又过了一个月,奶奶在买菜的时候不小心把腰给撞到了 。在医院住了一段时间后,外婆决定家里什么事都不准奶奶做 。可是有一天,童童早上又在指示奶奶做这做哪,蓝蓝终于忍不住打了童童一顿,在学校里,童童又因为一件小事和同学也打了一顿 。回到家,外婆听完经过后,批评了童童,童童也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最后成为了一个好孩子……
后来有一天,童童帮奶奶晾衣服,结果不小心摔倒了……事后,奶奶背着蓝蓝回到了枫林渡,过了几天,蓝蓝也背这家人回到了枫林渡,她还留了一封信,上面写着……
这本书告诉我:人不可以太骄傲,不然的话,谁都会嫌弃你 。人一定要谦虚,才会有好朋友 。人不可以只注重外表,要看看他们心里想得是怎样的 。就像有一句话说: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
枫林渡读后感(二)
细米,本来是一个单纯的男孩子,和其他所有乡村里的孩子一样,他爱脸红,喜欢在田间和同伴嬉戏,与表妹红藕两小无猜,一同长大 。然而随着来这里插队的女知青的到来,这个叫梅纹的女子,改变了他的生活 。他们初次相见,彼此就有了一种奇异的感觉 。在后来漫长而温暖的岁月中,细米一边在梅纹的引领下走向前方,一边开始暗恋着她的声音、她的举止以及她身上所有的一切,而她在那段孤独无助的时光里;似乎亦更深刻地陷入了一种对于细米的不可名状的眷恋 。一种非恋情的恋情,在一个到处是河流与芦苇的水乡世界中令人感动地展开着,处处风采飘逸,处处诗意流动 。
“月亮越升越高 。是个好月亮,薄薄的一片,十分纯净 。天空蓝得单纯,偶尔飘过云彩,衬得它更为单纯 。天空与月亮,就像一块蓝色的绸子展开了,露出了一面镜子”这就是梅纹和细米登上芦苇丛中的了望塔,看到大自然神秘而美丽的景色,细米生来便有一种发现自然中美的天赋,淘气而又腼腆,瘦小而又胆大,充满了想像力,更有自己的主见 。我相信细米的不少非凡举动一定会引起读者的兴趣的,如他惩罚小七子,如他骑发疯的大白牛,如他为了梅纹而去偷考试卷子,但最让我倾心的是他用一把小刀在满世界刻下的图象,还有他在竹林背后的高墙上创造的一幅巨大的“壁画” 。这就是细米最大的不同之处,是他的“精神之美”所在 。而对应的,梅纹能够以她的不同于乡间的,女子独有的敏锐的感觉,来开发引导细米 。在梅纹的启发下,细米对于艺术有了一种心灵的自觉,于是他在精神上走向了成熟 。
梅纹曾满腔热忱地推荐细米的雕刻参加县文化馆的展览,可是当文化馆的人很敷衍潦草地处置细米送来的作品时,梅纹气愤了,()指责他们是不懂艺术的“白痴”,同时也放弃了让社会承认细米的艺术的念头 。小说的进一步发展告诉我们,文化馆看得上还是看不上细米的艺术已无关紧要了,重要的是艺术带着细米的精神不断地飞升 。因为艺术,细米的生命才变得更优美,不仅细米,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应该是如此 。这就是曹文轩要在《细米》这部小说里告诉我们的 。正如前面所说,细米生长在乡村,虽然有些野性,但他的心灵先天就孕育着艺术的元素 。梅纹来自城市,她对艺术有一种自觉的认识,但她面对细米浑沌的艺术世界时也感到了新奇和迷惑,她后来终于明白了,细米以及他父亲这两人的“心灵与血液里暗藏着与艺术息息相通的东西”,她对细米的帮助与其说是引导,不如说,是共同创造 。所以,最少我认为,从思想主题上说,《细米》完全超越了传统的成长小说,贯穿着一种民-主、平等、自由的现代思想 。但在审美思想上,作者却采取一种反现代的姿态 。读曹文轩的作品,可以发现他始终在追求着、扞卫着古典审美理想,这简直说得上是力挽狂澜之举 。我一点一点地看着青铜葵花,草房子,山羊不吃天堂草,一点点融入那些平淡的故事中 。平淡,然而温暖,《细米》同样如此 。曹先生在这个文学创作有些浮躁的年代,坚守着那一点自己的麦田,悠然沉静于自己的,带有乡土风情的,温暖的故事,并且如此这般,温暖了所有人 。
推荐阅读
- 三个傻瓜读后感
- 三角地读后感400字
- 容斋随笔读后感
- 撒哈拉沙漠读后感
-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读后感
- 三寄小读者读后感
- 日月读后感
- 三国志读后感2000字
- 撒哈拉的沙漠读后感
- 撒哈拉的故事三毛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