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读后感( 三 )


最后,妞妞无可避免地离开了世间 。而她的父母,在共同经历这样巨大的丧女之痛后,各自走向自己未来的生命轨迹 。在这本书新版时,周国平已经再次拥有了一个像妞妞一样可爱聪慧健康的女儿,这不是对他曾经丧女的补偿,他坦承:“妞妞依然是不可替代的,而我现在的女儿不能、不应该、并且我也无权要她成为一个替代 。”“新生命的到来是我生活中的一个独立事件,()与我过去的经历没有任何因果联系 。”在他重享做父亲的天伦之乐时,他依然在心中最深处为妞妞叹息 。
探询这本书的意义所在,在美国,它被称为中国医学人文学的重要作品,如果它能推动人类反省今日医学的非人道状况,自然是好事,但这绝非作者本初的意思 。它仅仅是一个父亲对已逝女儿的承诺与怀念——写一本妞妞的书,为了忘却的纪念,用文字守住妞妞生前带来的快乐,也用文字抚慰妞妞离去的哀思,从而获得平静 。
在我的想象里,周国平是个孤独的人 。他说过:“如果你渴望爱,你必将孤独 。”然而,他依然选择爱,爱这个热烘烘的人间,爱这世间的人和事 。他的智慧不同于佛的智慧 。“佛的智慧是把爱当作痛苦的根源而加以弃绝,扼杀生命的意志,他的智慧是把痛苦当作爱的必然结果加以接受,化为生命的财富 。”他的爱不理睬佛的指导 。在《妞妞》一书中,我进而发现周国平是一个体恤的人 。文中有这样一个细节,他的朋友对他的不幸小心翼翼地回避着 。周国平感受到了朋友的体贴与窘迫 。有一天,他把他们请到家里 。“什么也不用说,或者随便说些什么 。”他微笑着对他的朋友说 。他们沉默了一会儿,渐渐活跃起来,说着平时关心的种种话题 。朋友走后,周国平感到一阵轻松 。他终于把朋友在沉默中分担的不幸全部归为己有了 。能觉察并做到这些,不仅仅需要从容的胸襟,还要温和的天性 。因此,周国平的哲学,有着人间的温度 。

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读后感(三)
《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是哲学家周国平先生的一段真实经历,他用饱含深情的笔描述了他女儿妞妞短暂的一生(不到两岁),妞妞出生一个月就被诊断患有双眼多发性视网膜母细胞瘤,就是我们常说的癌症,周国平夫妇刚刚品尝到做父母的喜悦旋即被抛到痛苦的深渊,在一年半的时光里他们见证一个小生命茁壮的成长,一颗小心灵完美地呈现,同时也领略到恶疾的残忍与暴戾,我是含着眼泪看完了这本书的,感动我的不仅仅是这位深情的父亲,还有妞妞这个活泼的小女婴,她甚至还不能完整地表达,“听音乐,去外外(面)”这是妞妞喜爱的,即使是病魔的摧残下仍不忘领略生活的美好滋味 。这不仅仅是一个小家庭的不幸经历,它折射了人在生存与死亡、健康与疾病中深深的困惑,作为哲学家的他对这两个命题也许比常人有更深的思索,但作为父亲的他面对女儿刚刚盛开的生命花朵渐渐枯萎,他所体验的却是普遍的亲情,普遍的困惑,他在做与不做手术之间徘徊,实际也是在能否接受女儿残缺的生命间徘徊,我们该如何面对残缺的生命?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