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传记读后感( 二 )


我想,从来没有人外方贬谪的足迹有遍布这么广的,也从来没有人在贬谪期间过得这么安然恬淡的,连政敌都嫉妒了 。我觉得除了耳熟能详的儒释道完满融合的原因之外,还有几个不容忽视的原因 。第一,是文学的支持,在穷乡僻壤,写作是他的重要内容,有诗、有词、有信件、有墓志铭、有经典注疏,这时,他写东西已经没有什么功用目的了,而是完全抒发本心,所以他的成就才更大 。()当文学回到了写本心的位置,才有了不朽的价值 。第二,是众多的朋友,苏东坡有很多交往一生的朋友,每到一个地方,也广交朋友,寻访奇人异士,他对朋友倾心相待,信任有加,好多引为知己 。他像一株散发着特殊气质的君子兰,吸引着三教九流的朋友,就像他自己说的“我上可以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 。记得初中看到一句话,谓之“人不痴,不可与之交”,大概有痴气的人一旦与之相交,便可长久 。这些朋友给予苏东坡极大的精神安慰和鼓励 。第三,则是情趣广泛,脑中总有这么一个印象 。凡是兴趣爱好广泛的人,总是精神饱满,充满活力,百折不饶 。民间有很多苏东坡的传奇佳话,有很多是关于他的兴趣爱好,像东坡肉,研制药方,听说曾经还配了制墨秘方,差点把房子烧毁,这时,他更像一个顽童了 。兴趣广了,才有做不完的事,即使被炒鱿鱼,被架空,生活也可以忙得不亦乐乎 。
现代社会,人们的精神生活越来越荒漠化,人们抱怨、烦躁 。也许我们没有那时免费的无限风光可以游览排遣,也没有妙笔生花的文笔抒写,但可以拥有苏东坡式的心态,坦然达观,安之若素,不必媚上,不必伪装 。
谁说的和原话都记不得了,大意是传播中国文化就要像林语堂一样,他是能用英文写作的少数中国作家 。此前我只读过林语堂的一些文章,全本的书这是第一次读 。选了他的《苏东坡传》 。看了前言他对苏东坡的喜爱,我就完全可以确信,这是一本一等的书,毕竟作者的全部热情都在其中 。
说到大才子,唐,想到的第一个大多是李白;宋,想到的第一个大多是苏轼 。从流传的民间小故事里,可以看出李白和苏轼这两个天才的些许不同 。李白,或是下水捉月,或是骑鲸飞升,或是粲花之论,或是力士脱靴贵妃捧砚,无不带有浓浓的仙气和浪漫色彩 。人们心中,李白是学不来的,他的浩荡才气和仙气绝无可复制性,五千年,只出了一个李白 。而苏轼则不然,他修的河堤叫苏堤,研究出的做猪肉的法子叫东坡肉,还有个了杜撰的妹妹苏小妹,还常常和佛印调笑嬉闹 。是如果说李白是活在天上,那么苏轼就活在人间,他更真实,更可亲 。
李白那样的仙气不能复制,东坡那样的魅力同样是无法复制的 。用儒家的精神入世,用道家的精神出世,用佛家的精神超脱,他完美的诠释着宋代文人儒释道三家融合的趋势,是北宋文人最精彩的一位 。我最敬佩东坡的是他的真旷放,他不像陶潜一样把出世作为无法实现人生抱负的末选,也不像辛弃疾一样拿起又放下放下又拿起 。在苏轼的眼中,世上没有坏人,一切都很美好,不管是流放还是牢狱,似乎都不能成为击倒他的箭矢 。谪居黄州,没钱买别的肉,就买当地最便宜的猪肉,专心研究怎么做的才能做的好吃,又发配到岭南,一片蛮荒之地,也能因为有荔枝可以吃,便一笑置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