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承认我不曾历经沧桑读后感( 二 )


而我越来越清楚地知道,真相是复杂而多面的 。因此,当我写下“中国”、“社会”、“时代”、“人民”之类的词时,变得越来越心虚 。
我暂时放弃了对中国的总结,而去观察个体,见微知着 。我们每往前活一天,就进一步被遗留在“历史”的坟茔里,总有一日,都成标本 。做标本的制作者也是很有意思的,虽然这没有浮夸的语言和意识形态的争论来得吸引人,可不讨巧的笨功夫,也得有人来下 。

我承认我不曾历经沧桑读后感(三)
不曾沧桑却也少年不再,选择《我承认我不曾历经沧桑》来读,只有一个原因,就是想看看这位与我同龄的作者妙笔之下生出的究竟是怎样的花 。
作者蒋方舟在一期访谈节目中曾说:“这本书的书名来自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聂鲁达的《我承认我历经沧桑》,而我承认我不曾历经沧桑,是对我们这一代人的反思,并且勇敢的承认我们自身的幼稚和无知 。”所以在这本书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有一个附录,记录当时写那篇文章的场景,现在对这些问题的看法,以及对这篇文稿的反思 。
看完整本书,可能源于与主人公同龄的缘故,《天才的出走》这个章节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记忆 。这个章节介绍了一个北大高才生选择出家的前前后后 。()这个故事给予我的不仅是震惊更多的是反思,主人公柳智宇一直被他心理上的消极情绪所羁绊,不断地去放大它们,最后使自己走到了一个墙角 。一个健康的心态,比一百种智慧都有力量 。柳智宇有着让人羡慕的学历,却缺少一个积极的心态 。这篇文章的附录中作者与柳智宇分享了一段这样的话让我受益匪浅,“世界并非是不完美的,或是正处在一条缓慢通向完美的路上 。不,它在每一个瞬间都是完美的,一切罪孽本身就已经蕴含着宽恕,所有小孩本身已经蕴含着老人,所有婴儿都蕴含着死亡,所有濒死者都蕴含着永恒的生命 。学会爱这个世界,不再拿它与某个我所希望的、臆想的世界相比,与一种我凭空臆造的完美相比,而是听其自然,爱它,乐意从属于它 。”我想作者正是想告诉我们,即使在生活中我们的境遇由于外部的因素而有所改变,即使我们无法通过自身的努力去改变自己的生活状态,但是我们却可以通过自己的良好的心态去调节自己的心理感受,尽量地将其调适到最佳的状态 。
作为一名和作者的同龄人,她的文字深深地唤起了我的共鸣 。在这本书中写了很多我们身边的事,揭示出的是我们忽略的而又真真切切的事实 。书中,作者与读者分享了她对成功和失败的认识,语言犀利却又让人感叹这不就是我们自己的评价标准吗?作者在大学之前被誉为小天才,但在大学期间她却没有出版过一本书,面对出版社的各种诱惑,作者曾经说,她不想为了骗钱而随便出书 。面对固有的成败评价标准,作者坚持自己心中的净土才是最青春最好的回馈 。《出师表》中曾有“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矣!”面对诱惑,我们能否也做到志存高远?面对诱惑,我们能否也做到心如止水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