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孔子学当老师读后感( 三 )


尽管这本书写得深入浅出,但我承认我还远远没有读懂孔子 。孔子就是一座丰碑,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不深入研究和学习孔子,就不算入教育之门 。“我想:学习,不管从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合上这本书,我跟孔子学当老师的旅程便开始了……

跟孔子学当老师读后感(三)
最近拜读了《跟孔子学当老师》,虽然谈不上读精,却也受益颇丰 。因材施教,有教无类,教学相长,循循善诱,诲人不倦,温故知新,学而时习之……这些中国教育大地上的美妙风景,深深卷入了我们的教育生活得美好词语,蕴涵着一份宗教般虔诚、炽烈、隽永的”教学之恋“ 。
书中有两章的题目最吸引我——”我们有的,孔子没有“和”孔子有的,我们有吗?“ 。带着疑问,伴着好奇心,我细读了其中的内容,孔子没有能保障生活的”铁饭碗“即工作单位,没有固定的”月薪“、”职称“、或各种”荣誉称号“,更没有”国家“以”法律“来保护他的工作和薪水,最可悲的是连一段唯一的爱情,也因为李逵般的学生子路只知道扞卫”男女授受不亲“,认为老师不该有一份”丢人“的爱情而就此葬送了 。正如作者所问,近乎”光杆司令“的孔子缘何能成为万人仰慕的先生?孔子究竟有什么呢?在书中我找到了答案:孔子有坚定执着的信念,孔子有修养 。孔子有的,我们没有 。孔子之所以值得学习,不仅因为他有我们没有的东西,更因为他的精神可以成为我们中国教师的”根“ 。()我们以他的精神为”根“,不仅可以让自己的日常”做人“有一个中心,而且能让自己的职业生涯给学生带去一种文化或精神上的熏陶,使他们将来无论做什么也有源自中国文化的”根“ 。是什么使没有学校的孔子不愁没有学生?是什么使没有受过专业教育的孔子教出如此优秀的学生?是什么使颜渊、子路这样的学生孜孜不倦、一心一意地向孔子学习?我思来想去,终于明白了,是孔子的人格魅力、人文修养 。孔子创立了儒家学说,他一生不懈地教化民众,要人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格物、致知、诚意和正心 。修身为第一要 。孔子说: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平天下者,先治其国 。那么,欲诲学生者,先修其身 。孔夫子所说的修身,就是学习做人的道理,就是教化和教育,做有文化涵养的文明人 。而修身的先决条件是格物、致知、诚意和正心 。要努力观察和研究事物,探究事物的发展规律,不断获取高深的知识和智慧 。有了高深的学问和智慧,就能心诚意实,言行一致,即使无人在时,也照常遵守道德准则,保持情绪平稳,平常心,没有忧患,很好地修身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