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中的大多数读后感( 三 )
沉默中的大多数读后感(二)
沉默是个双面的词语,鲁迅说过:“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而由沉默导致的悲剧往往是令人痛心的 。这样的故事进场发生在我们身边:公交车上,一位凶神恶煞的乘客因为一两块钱车钱的问题,殴打公交车司机,或者是小偷形迹败露之后殴打、威胁受害人,而在公交车上的,往往都是“沉默的大多数”,他们的“沉默”,是人性的冷漠,是怯懦,助长的是恶人的气焰 。扼杀的,是他们自己的灵魂 。
有一种言论认为,中国人是这世界上忍耐力和抗压能力最好的人群之一 。我们长期生活在各种重压之下,他人的重压,社会给你的重压,权力的重压,金钱的重压 。面对苦难,面对灾祸,我们仿佛都是那么的敦厚善良,大多数人总是选择逆来顺受,总是学会服从和屈服 。用学者的话来说:这就是中国人的奴性 。孕育形成臻至完美的过程长达几千年之久,这期间,中国人已经逐步的失去了自由的灵魂,失去了独立的人格 。不会独立的思考,没有自由的魂灵 。
面对社会的不公与苦难,太多的人选择了沉默,这是个悲剧 。这沉默的大多数,在王小波的杂文《一致特立独行的猪》中就成了普通猪的原型,这猪是高度拟人化的猪,普通的猪就如同普通的人一样,麻木,无论他们愿意或不愿意,都屈服于他人的设置安排,按照他人所规划的去生活,肉猪阉掉只为长肉,种猪只为当“花花公子”,对周遭的一切漠不关心 。()而这其中作者描写了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这猪有很多拟人化的特征:1、象山羊一样敏捷;2、不安于命运,不向命运低头;3、习惯于特立独行;4、对知识青年好;5、善于斗争,敢于斗争;6、对邪恶的势力有着高度的警惕性;7、岁月的磨难使猪的本性发生了改变,对人变得更加冷漠和不信任 。但无论是屈服于他人的普通猪,还是对人变得更加冷漠和不信任的猪,最后,他们还是猪,我们不要做猪,我们要做“人”,所以在他人安排的生活中,不能失去独立的思考和灵魂 。在生活的磨难之后,不能灭失掉人性中那些美好的东西,包容,善良,宽容,正义,这时,我们不能做“沉默的大多数” 。
不做沉默的大多数,不做他人跳楼时的起哄鼓掌者,不做他人蒙受苦难时讥讽者,不甘屈服,敢于争取自己微小的权利 。曾经听过这样一个事情,有个律师在列车上买了瓶一块五毛钱的水,他问卖水的列车员要发票,列车员说自古以来就没有发票,律师毫不犹豫的将铁路局告上了法庭,胜诉了 。大家以为他以后做火车会遭受到很大的困难么?没有,相反的,每次他坐火车,列车长会亲自把东西送上来,然后问他:“您是现在就要发票还是等下要下车了我给您送过来?” 。权利,就是这样自己争取来的,尽管是微末的权利,你也不能放弃,因为一旦你放弃,你就会放弃得越来越多 。不能做沉默的人,看着自己的权利慢慢被夺走,只留下自己自怨自艾 。
推荐阅读
- 平凡中的美丽读后感
- 可贵的沉默读后感
- 地震中的父与子读后感450字
- 沉默的羔羊读后感
- 爱玛读后感
- 爱上生命中的不完美读后感
- 沉默的告白读后感
- 抽打心中的樱桃花读后感
- 生活中的经济学读后感
- 黑暗中的舞者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