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读后感( 三 )
我心目中的好书,应该是能开阔视野,启发思维,昭示未来的 。我觉得《大数据》就是这样的一本书 。
大数据读后感(三)
文/佘洁婕
读完《大数据》,我才意识到这并不是一本枯燥无味的书籍 。作者运用案例和讲故事的方式,把美国数据开放、收集、使用背后的立法故事、公民故事、技术故事、商业故事娓娓道来,引人入胜,令我大开眼界 。
我在想,大数据概念对于教育来说会产生什么样的实用价值呢?一直以来,中国教育在研究教育的数字化,比如数字化校园,这个思路就是把我们教育的内容进行数字化,其结果指向的就是电子教材的研发或者是教学过程的数字化 。美其名曰,这是教育技术的重要内涵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行为表现都可以被数据化,而这项研究不是任何一个专业可以深入下去的,它的专业性太强,所以我才会想到,所谓教育技术与其研究教育的数字化,不如研究教育的数据化来得实在,来的有意义 。长期以来,我们并不了解教育对一个人的影响具体会如何表现,我们有的只是一个轮廓,我们也并不确定一个教师的行为对学生具体产生了哪些影响 。所以,人们对教育一直有一个深深的质疑,它是不是科学的?大数据概念至少提出了关注“是什么”比“为什么”要有实际意义得多 。而我们的教育恰好需要把注意力从“为什么”转移到“是什么”上面来,只有如此,才能把教育从为什么发展成“可能成为什么”上来,这会是一次思想上的革命 。而对于现在地位岌岌可危的教育技术来说,把研究的重点从数字化转移到数据化上面,这才是它的出路 。
如何将数据融入教学,教育者首先通过标准化全科教学处方,实现了教师授课模板和教学内容的标准化,保证每个教学过程和内容是可控的,然后结合每天的教学内容,处理好面对的数据,处理好数据,自然也就处理好了课堂的反馈,最终形成了既注重教学体验又以教学结果为导向的教学体系 。
【大数据读后感】与此同时,不仅要注重课上的学生资源,在课后还要对这些资源进行跟踪处理 。这与过去的教育教学显然是不同的,面对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教学有所改变是必然的 。所以,无论环境怎么变换,数据如何复杂,我们都不能不去改变自己的教学去迎合将来的这个大数据时代 。
推荐阅读
- 工作计划|学校工作计划范文大全
- 工作计划|大堂经理2022工作计划怎么写
- 祝福语|每天高情商早安问候方式简单短语大全
- 工作计划|大学生外联部个人工作计划
- 工作计划|大学学习部工作计划报告怎么写
- 工作计划|大学体育部工作计划书怎么写
- 工作计划|幼儿园大班周工作计划2022
- 工作计划|2022大学学生会工作计划书怎么写
- 工作计划|大班保育员个人工作计划下学期
- 工作计划|幼儿园大班新学期计划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