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与教育手记六读后感( 二 )


“当我自然而然地走进‘后进学生’的心灵,而他们也乐于主动向我们敞开心扉时,我们的教育之舟便已驶入了成功的港湾 。”这句话也是书上的原文 。同时让我领悟到了我们应该有一颗包容的心,去拥抱每一个孩子!

爱心与教育手记六读后感(三)
《爱心与教育》这本书,刚一看,就被深深的吸引住了 。才看了手记一,就被一幕幕真实的,感人的故事所震撼 。书中,李老师说看到苏霍姆林斯基的那段真诚的话,他感动的眼睛都湿润了 。同样,在我看到这本书的时候,也是如此 。
整本书,可以感受到是李镇西老师用心来写的,它并不是纯理论的说教,不难理解,也不枯燥乏味,几乎全是实例的叙述和真情的流露,娓娓道来,又让读者有所领悟和思考 。充斥在这本书每一个角落的爱心,让我感动,也佩服李老师对学生的关怀备至 。从不忘记学生的生日,还送上大大小小的生日礼物,对生病的学生更是关爱有加,在风雨交加的日子里,背着学生步行上医院 。同时,他与学生之间没有代沟,亲密无间的朋友关系也着实让我羡慕 。
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情感的教育,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 。而我们的教育,面对的是一群活生生的人,他们有自己的个性、特点、喜好 。作为一名幼儿园老师,对待幼儿更要有一颗爱孩子的心,要关注他们成长中的每一个细节,分享他们成长过程中的每一点滴,为他们的每一个微小的进步而由衷的喜悦 。
看着这本书,会让我联想到许多许多 。书中的学生唱着《少年少年,祖国的春天》让我不由想起了年少的我 。对于这首歌,我也是印象十分深刻 。它是我学生时代最后一个儿童节的合唱表演曲目,当我们走上表演台后许久,都没有听到音乐响起,我们就这样站着,尴尬而着急 。最终,我们的表演就这样因为伴奏带的问题而夭折了 。当时的我们,又难过又无奈 。现在想起,仍是有些许的遗憾的 。
或许只是一件微小的事,但是对于孩子来说,可能很重要 。老师的一个微笑,一声问候,一个拥抱,都会异常珍贵 。
李镇西老师认为,教育不应违背儿童的天性,如果教师本人也保持或培养一点儿童的天性,那么,可以使师生之间的心灵融为一体 。在幼儿园里,当与小朋友们一起生活、游戏时,一张张纯真烂漫的笑脸也会感染大家 。当我们充满着童心和爱心对待每一个孩子,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和他们一起快乐、忧伤,走进他们的心灵世界,融入到他们的队伍中去,更有利于了解、关心他们 。我想,他们也会回馈更多,从而达到心与心的交流 。
书中有一个故事讲到学生给他过生日 。这样类似的事,在我的学生时代,和我的同学们也做过 。在平时上课的时候,班长通常会喊:“起立,敬礼!” 。而我们的语文老师,每一次敬礼,都是90°,比我们还认真而严谨 。在教师节的这一天,语文课上,和往常一样,只是我们的敬礼更认真了,并且还加了一句话“×老师,教师节快乐!” 。虽然对她来说,从教多年,这样的祝福不会少,但是我们仍可以从她的眼睛里看到感动 。如今,我也成为了一名老师,她把她的爱心传递给她的学生,她的学生也将把这份爱心传递给下一代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