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树郭橐驼传读后感( 二 )


如此为官与种树,在今天似乎也没有什么变化 。
如果说当官和种树有类似的道理,那么我们教育孩子是不是也是这个道理呢?
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虽是一篇带有寓言性的传记作品 。但其中心议题是在揭露时政的弊端,论述为官治民的道理 。由种树的经验形象地引出当官治民的道理,从而呼吁当政者改变那些为创造所谓的政绩而扰民的作风,规劝他们因势利导地管理百姓 。
对于我们来说,读《种树郭橐驼传》,悟道的更应当是:对孩子不要“好烦其令”;对人对己对事不要揠苗助长勉为其难 。

种树郭橐驼传读后感(三)
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既是人物传记,也是一篇寓言体的叙事性散文,文章以老庄学派的无为而治,顺乎自然的思想为出发点,借郭橐驼之口,由种树的经验说到为官治民的道理 。
郭橐驼,他既有残疾,又精于种树 。不知始何名 。病偻,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 。驼闻之,曰:“甚善 。名我固当 。”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 。
橐驼即骆驼,人们称这位主人公为橐驼,原带有开玩笑,甚至嘲讽性质 。但这位种树的郭师傅不但不以为忤,()反欣然接受 。柳宗元在这里写出了这位自食其力的劳动者的善良性格 。他是外表丑陋而心灵美的人 。
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 。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 。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 。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
他种树的特点有二:一是成活率高;二是长得硕茂,容易结果实,即所谓“寿且孳”,有人问他,这位老师傅说:
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 。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 。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 。其莳(SHI种植)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 。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 。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 。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 。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 。吾又何能为哉!“
郭讲的是极其平凡而实际却很难做到的道理:”顺木之天以致其性 。“可见郭并不藏私,而是”他植者“的修养水平和掌握规律的深度太不够了 。从这里,暗示给我们一个道理,即”无为而治“并不等于撒手不管或放任自流 。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四个“欲”字,既概括了树木的本性,也提示了种树的要领 。郭橐驼正是顺着树木的自然性格栽种,从而保护了它的生机,因而收到“天者全而其性得”的理想效果 。这正是郭橐驼种树“无不活”的诀窍 。他植者则不然,他们违背树木的本性,种树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因此必然遭致“木之性日以离”的恶果 。这就回答了他们“莫能如”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学标不学本 。继从管理的善与不善进行对比 。“勿动勿虑,去不复顾 。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是郭橐驼的管理经验 。乍看,好像将树种下去以后,听之任之,不加管理 。事实上s像疼爱孩子那样的精心培育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