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长恨歌读后感( 二 )
小说的语言是精致的:对上海特色景物的描写运用的是极其细腻绚烂的笔触,不是诗却胜似诗,()参差交错的长短句,整齐划一的排比句,生动形象的修辞,打造出了全书精致的语言 。作为语文老师,深感受用,心中想着一定要推荐给学生看看,学习其中精致的语言 。
主人公王琦瑶是一个极其精致的人儿:她的容貌是精致的,她的梳妆打扮是精致的,她所营造的小资生活是精致的-----这样一个精致的人儿,命运却是不济的 。因为选美成为了大上海知名人物,也是因为选美使她的人生从此走上了不归路 。这与白居易诗中所写的杨贵飞的遭遇是何其相似 。不同的是杨贵飞是红颜薄命把长恨留给了唐明皇,而王却是寿命极长,经历了三代世事变迁,终身被恨缠绕着,直至死也是含着恨 。
王琦瑶对自己命运的选择是身为女人的我们所不可取的,但她对美的追求,对生活的营造方法却是值得我们一学的 。俗话说:女人要上的厅堂,下的厨房,王就是这样一个女人,她经历过大世面,无论走到哪,她都可以得心应手,应付自如;她也能在自己家中在生活条件极其艰苦的情况下为朋友们带来诸多欢乐,诸多惬意,让大家获得了一种精致的生活 。
精致的语言,精致的王琦瑶都来自作者精心的创作,想象着作者王安忆也应该是个精致的女子 。
白居易长恨歌读后感(三)
读书一定要读完,不然你不会读到书的精髓,读到书的精华 。就像小时候读《水浒》,读的时候十分的吃力,捏着鼻子读下去,有一种要死的感觉,但是读到最后,读到李逵战死沙场依然对宋江大哥哥忠心耿耿的时候,幼小心灵突然有了一种震撼,一种凄凉人生,悲哀英雄的郁闷在心中流动,由此开始对水浒有了不同印象,从而重读水浒,再读水浒的时候感情开始夹杂其中,开始可以欣赏到其中的妙处 。
《长恨歌》读的过程也是有种憋气的感觉,读起来十分的不爽快 。书中处处存在着张爱玲的影子,对语言的雕刻,对剧情的设计,伏笔,对不相干内容的极尽详尽的描述,当然我慵懒昏睡 。尽管这样,还是坚持着着读完,却没有预期的效果,在一种匪夷所思,甚至猥亵的情形下结束了整篇文章,让人有一种不爽快,不痛快,也可以说不理解地感觉 。
解放前的上海对于我们来说相当的遥远,也许这也是无法了解作者对旧上海雕花般的描述 。每个人都有自己生活的时代,而这个时代对于经历过他的人来说可能是刻骨铭心 。故事的剧情就是从旧上海的繁华开始写起 。四十年代,还是中学生的王琦瑶被选为“上海小姐”,从此开始命运多舛的一生 。做了某大员的“金丝雀”从少女变成了真正的女人 。上海解放,大员遇难,王琦瑶成了普通百姓 。表面的日子平淡似水,内心的情感潮水却从未平息 。与几个男人的复杂关系,想来都是命里注定 。八十年代,已是知天命之年的王琦瑶难逃劫数,与女儿的男同学发生畸形恋,最终被失手杀死,命丧黄泉 。
推荐阅读
- 三个傻瓜读后感
- 三角地读后感400字
- 容斋随笔读后感
- 撒哈拉沙漠读后感
-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读后感
- 三寄小读者读后感
- 日月读后感
- 三国志读后感2000字
- 撒哈拉的沙漠读后感
- 撒哈拉的故事三毛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