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文轩草房子读后感( 二 )


桑桑周围的人,我最欣赏杜小康 。他虽然身在豪门,却一点也不傲气,成绩总是很好 。特别是在红门愈渐冷清时,他对学习深深的热爱,令我感动不已 。杜小康曾经家境富裕,又是班长,因为父亲出事,他小小年纪就遭遇了人世的起伏,只得含泪辍学,跟着病弱的父亲离开油麻地去放鸭子、摆小摊 。可是他却在生活的艰辛与贫困中成熟起来,心里时时刻刻都怀念着油麻地小学的桑桑们 。()杜小康在养鸭子的生活中,因为心存信念,他战胜了恐惧和孤独,更加成熟 。芦苇荡里的一场暴风雨让杜小康感受了一场生死的洗礼,他觉得自己突然地长大了,坚强了 。
我是一个活泼好动的女孩子,妈妈总说我不够稳重,应该向杜小康好好学学 。重温这个情节,我有了更深的体会:如果我能象杜小康那样,细致、稳重、成熟,一定不会出现那么多的”抄错题“现象,也不会经常”丢三落四“ 。杜小康的失学,让我想到了自己,我每天都能快乐的去学校,每天都能与好朋友一起玩耍,假如突然有一天自己的这些幸福消失了,我会变得坚强吗?我会有这样的学习欲望吗?可能一样东西只有失去了才会真正明白它的珍贵吧 。我真想钻到小说里和杜小康做个好朋友,去感受那一片油麻地,感受那一片空阔的芦苇荡,感受一个坚强同伴的内心 。
是”草房子“,更是杜小康让我懂得了坚强,懂得了珍惜 。

曹文轩草房子读后感(三)
”秃鹤“应该叫陆鹤,因为他的脑袋光溜溜的,打了蜡一般亮,大家就把他的名字悄然地改了 。
三年级前,他不在乎别人怎么叫他,甚至别人摸他的秃头他都不在意 。自尊心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滋生的,别人的取笑让他感到了不快 。父亲想办法让他长头发,但没能做到,只好戴上帽子去上学,结果帽子被好事的同学摘下,在同学中抛来抛去,好不气愤 。我们看到了一幅因长相而遭人奚落的场景 。这是对尊严的诋毁,由此,秃鹤的内心开始产生报复心理 。
当学校参加汇操比赛的时候,秃鹤在比赛进入高潮时,突然将自己头上的帽子摘掉,于是,哄笑开始影响表演,场面变得混乱,油麻地小学因此丢掉了应得的荣誉 。秃鹤以他特有的方式报复了他人对他的轻慢和侮辱 。然而,新的冷淡更强烈地冲击着他 。狗咬了他的腿,没人理会他,新学期编组,没人愿意要他 。这一切,都是因为他的秃子引起,容貌与人的成长竟是如此密不可分 。
害怕孤独,渴望尊重,秃鹤是坚强的 。在新的一次文艺汇演中,他争取到了演一个秃头连长的形象,因大获成功而获得心理平衡 。我们看到他在大家庆祝胜利之时,偷偷地跑到河边哭泣,这是多么久违幸福的泪水啊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