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范爱农读后感( 二 )
但我还想凭目前粗浅的认识 , 再说点感想 , 整篇文章 , 无论示范爱农也好 , “我”也罢 , 都给我一种很真实的感觉 。不是说这事 , 这人一定完全是真的 , 但那种感情 , 直白的情感流露 , 我却有意无意的都能感到 , 并体会得真真切切 。我记不清是那篇文章了 , 但记得其中的一句话:写文章要真诚 。现在 , 我也体会了为什么写文章真诚 , 才能有真实感 , 才能感人肺腑;才是好文章 , 才是好作家!鲁迅就是鲁迅 。
回到范爱农 , 一位觉醒的知识分子 , 但是无法在黑暗社会立足 。他无法与狂人一样 , 最终与这个社会妥协 , 也无法像N先生一样忘却 , 所以他的内心痛苦、悲凉 。我也疑心他就是自杀的 , 因为从另一角度想 , 自杀对于他这种人来说 , 或许是一种解脱 。
朝花夕拾范爱农读后感(三)
范爱农 , 追叙作者在日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 , 描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黑暗社会、追求革命 , 辛亥革命后又备受打击迫害的遭遇 , 表现了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 。
文章一开头 , 作者就用平凡又朴素的语言 , 记叙了他曾经在茶馆认识范爱农的事 。先抒发自己对他的憎恶 , 为后文写对他的亲切友善作铺垫 。先生对死难者的同学们的一种同情 , 一种责任感 。
文中谈到 , 开始时 , 两人并非朋友 , 甚至几次争论过 。但作者回国后 , 两人再次相遇 , 就由“敌”转友了 。从此以后 , 他们几乎成了挚友 。接着 , 又是一次偶然的机会 , 使他们成了同事 。但“天下无不散之宴席” , 作者与范爱农因工作的原因分别了 。最后 , 范爱农生活越来越拮据 。一天晚上 , 在醉酒之后 , 范爱农失足溺死于河中 。
范爱农 , 一位觉醒的知识分子 , 但是无法在黑暗社会立足 , 他的内心是痛苦、悲凉的 。
推荐阅读
- 三个傻瓜读后感
- 三角地读后感400字
- 容斋随笔读后感
- 撒哈拉沙漠读后感
-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读后感
- 三寄小读者读后感
- 日月读后感
- 三国志读后感2000字
- 撒哈拉的沙漠读后感
- 撒哈拉的故事三毛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