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后记读后感

朝花夕拾后记读后感(一)
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我很早就看过,可惜一直没有时间,也没有胆量去写读后感 。上了初二,便想要重温一遍,写一篇读后感来 。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 。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民主战士 。中国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是他的《狂人日记》,他讨厌封建习俗,并敢于说出来,写出来 。他认为《二十四孝》是虚伪和残酷的,他还要用“最黑,最黑,最黑的咒文”“诅咒一切反对白话者,妨碍白话者” 。鲁讯先生是以笔为枪的战士,他的子弹是打在敌人的心里的,他的子弹是敌人躲不过去的 。同时,也好像是一只战斗的号角,使被奴隶的人民觉醒,参加到民主斗争的活动中去 。
《朝花夕拾》则与鲁迅的其他文章不同,它讲了鲁迅的童年、少年、青年时代,是鲁迅唯一的一本散文集 。它收录了十篇文章,还有一篇《小引》和一篇《后记》 。我记忆最深的是《五猖庙》中鲁迅父亲让鲁迅背会书再去看戏,而鲁迅“梦似的就背完了”,但却“一字也不懂”;反倒还使“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 。这场冲突,写出了鲁迅父亲对儿童心理的无知和隔膜,也使我读来倍感亲切——我也有过这样的经历 。父母总要以背会某篇文章为目的,带我出去玩,正玩得兴起,突然要我背书 。纵使老大不情愿的背会了,几天后又如垃圾邮件一样从头脑中删去了 。虽然父母出发的念头是好的,可是到最后来什么也没记住,反而闹得不愉快:游玩也没有尽兴,背会的书也没有记住,倒是得不偿失了 。
还有《狗·猫·鼠》 。鲁迅对弱者的同情便跃然纸上,他为了猫杀死了他的心爱的隐鼠,仇视猫,怨恨猫,正如仇恨那些暴虐者一样 。而在《父亲的病》中鲁迅对在长辈去世前大声呼叫持不赞同意见,因为这样加大了病人的痛楚,也对子女没有什么好处,无非是落一个“孝”的名声 。“可医的应该给他医治,不可医的应该给他死得没有痛苦”这是鲁迅的看法,他敢于说出自己的见解,敢于反对传统的做法,这是人类历史上很少有的 。鲁迅的一些新想法,一些辨析,读来很是精辟,却易于引发出读者的同感 。
《朝花夕拾》是一部有关少年儿童的书,相信到我长大的时候,有了成长的经历,再来读这本书,会发出更多的感想,会掩卷深思,唏嘘不已 。

朝花夕拾后记读后感(二)
《朝花夕拾》的作者是鲁迅先生,鲁迅先生的背景我想大家都知道,在清政府风雨飘摇、新旧时代替换之际 。鲁迅先生的家族背景也不是十分平定与幸福 。周氏家族的黄金时代已经结束了,但还并没有完全破落 。他的家里还有四五十亩水田和一些店面房子,加上祖父又在京城做官,所以仍然是一个丰衣足食的“仕宦之家” 。此外鲁迅所着《朝花夕拾》的前文和后文是有相照应的部分,例如第一篇《狗·猫·鼠》的后段提到女工阿长,第二篇就写《阿长与<山海经>》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