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兔之死读后感
赤兔之死读后感(一)
2001年的夏天,考生蒋昕捷用古白话作文《赤兔之死》赢得满分 。被称为“向传统的作文形式发出了挑战”,阅卷老师还评道:“明白晓畅,文采飞扬,其老道的语言功夫让众多的考生无法望其项背” 。
我则不敢苟同 。
《赤兔之死》不管其内容如何,仅就其使用古白话来写作就是不合适的,这是原则问题 。
早在五四时期,鲁迅先生以一篇《狂人日记》,结束了几千年用文言文〔含古白话〕写作的局面,开创了现代白话文(现代汉语)的新天地 。这是历史的必然选择,是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 。当时的复古派还做了一番垂死挣扎,进行了一场文言与白话的论战,结果是一败涂地 。现代白话文(现代汉语)最终确立了自己的地位,为广大人民所接受,为社会所接受,为历史所接受,为时代所接受 。从那时起,现代白话文(现代汉语)深入人心,成为中国人民交往、交际、交流的不可缺少的语言工具 。然而,今天却有一篇古白话文的高考作文《赤兔之死》被捧到登峰造极的高度,这是极不正常的,也是极其错误的,更是极其危险的 。
我们现在是二十一世纪的崭新的时代,语言工具是现代白话文(现代汉语),()文言文无法也不可能来做交际工具 。如是个人的爱好尚无关紧要,但如果被作为创新的典型来宣扬,则其危害是难以估量的,特别是在高考这样的由国家统一举行的选拔人才的考试中出现的作文,其对莘莘学子的误导是致命的 。此种形式的创新我们坚决不能要 。
没有原则的所谓“创新”是不负责任的、为创新而创新的表现,而不是真正的创新,是一种极其有害的行为 。无论对我们的教育还是国家的前途都有极大的危害 。创新必须在一定的原则之下进行才能有所创造和收获,不能无限制的、随心所欲地“创新” 。譬如:为了解决台湾问题,我国早就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但前提必须是“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这就是“一国两制”这一创新的大前提 。就写作来说,形式上的创新必须在“使用现代汉语”这一原则下进行,而不能倒退到文言文上去 。
总之,在创新教育开展的如火如荼的今天,如果不对如何创新有一种清晰的认识,极易走入歧途 。在这方面我们必须非常小心,因为这关系到我们的子孙后代、关系到我们中华民族的未来 。
赤兔之死读后感(二)
当年高考,就记得这篇文章得了满分 。十年后读到了,居然真的很开心 。
十年,是什么概念,都有自己的标准 。高兴的是,“忠勇”,中国文化的精髓,我肯定将一直传承下去 。我也那年高考,写了一篇很自豪的文章,今后估计是看不到了 。主要的意思是说,事情就是亲眼所见都不一定能相信 。高三的学生的心理,现在想想,还是有些怕 。周围都是单纯的人 。自嘲地笑一下,和满分作文相比我跑题不算太离谱 。
推荐阅读
- 三个傻瓜读后感
- 三角地读后感400字
- 容斋随笔读后感
- 撒哈拉沙漠读后感
-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读后感
- 三寄小读者读后感
- 日月读后感
- 三国志读后感2000字
- 撒哈拉的沙漠读后感
- 撒哈拉的故事三毛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