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城故事读后感

费城故事读后感(一)
《费城故事》这部影片的开头,是安德鲁·贝克特和乔·米勒在法官面前各自自信地阐述自己的主张 。不难猜测,两人都是年轻有为的律师 。之后,安德鲁因为患有艾滋病被律师事务所解雇,他开始寻求上诉,但是没有一个律师愿意接他的案子 。于是,他放下骄傲,向自己的对手乔求助,请求乔担任他的诉讼律师 。乔先是拒绝,但当他意识到这是一起歧视案件时,他接手了这起案件,最后一审胜诉,获得高额赔偿 。但是,安德鲁已经不起病痛的折磨,慢慢死去 。在这部影片中,乔在接受采访人员采访时说了一句话令我深有感触 。他说道,“独立宣言说:‘众人皆平等 。’我相信它,男人皆平等 。”一审的胜诉,证明了独立宣言的权威,也证明了在法律上,艾滋病患者和其他正常人一样,都有获得平等就业的权利 。然而,法庭的判决是一回事,现实的生活却是另一回事 。老套的正义最终伸张的剧情,却展示了美国人对于社会平等与公正的深刻反省 。
美国这样做了,中国亦然 。《中国人民共和国宪法》第33条第4款规定了权利义务的平等,第34条规定了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平等,第36条规定了宗教信仰的平等,第48条规定了男女平等……不得不承认,我国关于平等方面的法律条款很详尽 。
然而,纵观我国社会现状,对宪法赋予公民平等权的侵犯却比比皆是 。就在几个月前,我在电视上看到这样一则新闻 。一名乙肝病毒携带者带着一副自制的“枷锁”,胸前挂着一块“我是乙肝病者、我要工作”的牌子,站在广州恒福路及南方人才市场附近,以此“特殊”的方式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这位特殊的求职者应聘了一家电子公司,顺利通过初试、复试、口试、笔试,却因为并不会给他人带来任何威胁的健康问题被用人单位歧视,拒绝录用 。我们“厌烦”了此类的报道,我们“麻木”了应有的谴责 。在这个激烈竞争的中国社会,人口的臃肿给招工者带来了无限的权利,应聘者不得不小心翼翼地应对着招聘场上的种种苛刻条件 。简单的招聘活动,就像一场小型的战役 。
现实的残忍已经逼得我们无路可退 。我们已经习惯用对党和人民的贡献来解释许霆们与贪官的不同的刑期,我们已经习惯用对经济的贡献来区别白领与农民工天壤之别的地位,我们已经习惯用精力的旺盛程度来推脱男女同酬同工的待遇,我们已经习惯用地域的差异来拒绝同是中国人的相同受教育的权利,我们已经习惯用妨碍社会秩序来混淆公民正常的意愿表达,我们已经习惯用并不高明的托词来磨灭着社会应有的公正 。
由此可见,法律确定了我们在社会生存中的权利,但法律不会为我们的生活细节殚精竭虑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