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书读后感700字( 三 )


傅雷夫妇是中国父母的典范,他们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地培养的两个孩子:傅聪最终成为着名钢琴大师、傅敏则为英语特级教师,这就是他们先做人、后做学问,独立思考,因材施教教育思想的成功体现 。
书中处处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时时给人深刻的开导 。其中贯穿始终,我以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关于做人、修养以及学问的关系实为一体的思想 。在他信中,这种思想都有出现,比如关于去博物馆、去森林等建议,便是希望通过这些方式提高一般修养,而不是一味练琴、搞音乐 。对我的启发则是,读书,不应仅限某某学科 。文学艺术,科学、哲学、社会学、经济学,历史诸领域都需阅读 。要理解我们生活的世界以及我们自己,广泛阅读是有好处的 。借着我镇读书活动的东风,自己要变被动读书为主动读书,月月读,日日读,使其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丰富自己知识,提高自己的修养 。
傅雷先生对人生的如此认真和对子女的如此关爱而感动万分 。家书中大到事业人生艺术,小到吃饭穿衣花钱,事无巨细,无不关怀备至 。()印象最深的除了傅雷每信必有的关于音乐的见解和如何做事做人的教导外,最记得的就是他告诉傅聪,进屋脱大衣时要连丝巾一起拿下来,站立着跟长辈说话时,要身体站直两手下垂,以及若把手抄在裤袋里,是很不礼貌的,而把手抄在衣服的口袋里,则更不礼貌 。看到这些文字时,我的惊讶甚至大过了我的感动 。这是怎样的一个父亲呵!这样的琐事,也要不远万里点点滴滴地写在信中 。
傅雷还是一位严慈的父亲,他为国人培养出第一位获得国际声誉的钢琴家傅聪 。他写给儿子傅聪、傅敏的家书集——《傅雷家书》更是脍炙人口,八十年代至今 。《傅雷家书》中父母的谆谆教诲,孩子与父母的真诚交流,亲情溢于字里行间,给天下父母子女强烈的感染启迪 。
只有亲身阅读,亲身体会,才能感受到文字间的深刻与温暖,并学习怎样做人 。

傅雷家书读后感700字(三)
傅雷--我国着名的翻译家,同时也是一位严厉,尽责的父亲,在儿子异国漂流的生活中,时时给他指导,鼓励和鞭策,使他有勇气和力量去战胜各种各样的磨难和阻力 。傅雷家书记录了父亲多年来对儿子点滴的爱,这种爱使儿子即使身处异乡,同样能感觉父母仿佛就在身边 。
在每一封家书里,字里行间寄托着父母浓浓的爱,给儿子带来一丝温暖和抚慰 。但这种爱却有与传统父母的爱有所不同,没有大篇幅的嘱咐,没有报告似得倾诉,甚至思念也很少写在表面,这种感情像父子但更像朋友 。这种感情在读者看来同样能感觉心里为之一颤:多少年来,父亲在信中与儿子探讨艺术,在信中指出儿子的失误,解答儿子的疑惑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