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风吹彻读后感( 二 )


前一种孤独使人走向上帝和神圣的爱,或者遁入空门 。后一种孤独使人走向他人和人间的爱,或者陷入自恋 。
一切人间的爱都不能解除形而上的孤独 。然而,谁若怀着形而上的孤独,人间的爱在他眼里就有了一种形而上的深度 。当他爱一个人时,他心中会充满佛一样的大悲悯 。在他所爱的人身上,他又会发现神的影子 。
“天亮时,牛车终于到达有柴禾的地方 。我的一条腿却被冻僵了,失去了感觉 。我试探着用另一条腿跳下车,拄着一根柴禾棒活动了一阵,又点了一堆火烤了一会儿,勉强可以行走了 。腿上的一块骨头却生疼起来,是我从未体验过的一种疼,像一根根针刺在骨头上又狠命往骨髓里钻——这种疼感一直延续到以后所有的冬天以及夏季里阴冷的日子 。
天快黑时,我装着半车柴禾回到家里,父亲一见就问我:怎么拉了这点柴,不够两天烧的 。我没吭声,也没向家里说腿冻坏的事 。”
一颗平庸的灵魂,并无值得别人理解的内涵,因而也不会感受到真正的孤独 。孤独是一颗值得理解的心灵寻求理解而不可得,它是悲剧性的 。无聊是一颗空虚的心灵寻求消遣而不可得,它是喜剧性的 。寂寞是寻求普通的人间温暖而不可得,它是中性的 。然而,人们往往将它们混淆,甚至以无聊冒充孤独……
“我孤独了 。”啊,你配吗?
孤独与创造,孰为因果?也许是互为因果 。一个疏于交往的人会更多地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一个人专注于创造也会导致人际关系的疏远 。
那些不幸的天才,例如尼采和凡高,他们最大的不幸并不在于无人理解——因为精神上的孤独是可以用创造来安慰的——而恰恰在于得不到普通的人间温暖,活着时就成了被人群遗弃的孤魂 。
亚当·斯密有言:“我们穷尽一生追求地位、财富、荣誉,是为了什么?究其本源,是为了得到他人的爱和认可 。”不过,爱可以抚慰孤独,却不能也不该消除孤独 。如果爱妄图消除孤独,就会失去分寸,走向反面 。分寸感是成熟的爱的标志,它懂得遵守人与人之间必要的距离,这个距离意味着对于对方作为独立人格的尊重,包括尊重对方独处的权利 。
当一个孤独寻找另一个孤独时,便有了爱的欲望 。可是,两个孤独到了一起就能够摆脱孤独了吗?孤独之不可消除,()使爱成了永无止境的寻求 。在这条无尽的道路上奔走的人,最终就会看破小爱的限度,而寻求大爱,或者——超越一切爱,而达于无爱 。
“落在一个人一生中的雪,我们不能全部看见 。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生命中,孤独地过冬 。我们帮不了谁 。我的一小炉火,对这个贫寒一生的人来说,显然杯水车薪 。他的寒冷太巨大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