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欢树读后感300字( 三 )


后来,母亲终于在绝望里绝望了 。她又开始鼓励他写小说,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 。她像是当初为他治腿那般热情地为他借书、推他去看电影 。人人都知道她对于他的腿曾经不知疲倦 。其实,她只是不想他失望,她要他坚强,要他相信一切都还有希望 。母亲只是急切地想证明阳光能冲破云层,将自己那只有他的小世界照进一丝光亮 。让他的人生不再只是沉浸在病痛、不幸之中,母亲总是希望的吧,()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绝望中找到希望,找到存在于这个世界上的意义 。既然儿子已经有了努力的方向,自己为什么不去支持他呢?
母亲去了,去一个不那么苦的地方 。睁开眼睛,看见风正从树林间穿过,吹向那棵合欢树 。他在母亲去世后一直都放不下那个心结,推说手摇车进出不方便 。他不想回忆有关母亲的一切,哪怕那是母亲留下唯一的念想 。不想看的合欢树已经随着时间的推移看不到了,他也后悔,后悔没有看一眼,看一眼那棵幸福的合欢树 。当曾经的“含羞草”已经长成合欢树,当曾经自暴自弃的孩子已经长成作家 。母亲应该是欣慰的吧 。
晴云初醒,合欢未眠 。朗月照花,深潭微澜 。
“我摇着车在街上慢慢走,不着急回家 。人有时候只想独自静静地待一会儿 。悲伤也成享受 。”
她为自己付出的太多,背负的太多,还没来得及补偿,还没来得及让她为自己骄傲,还没来得及看到合欢树的花 。
院子里的合欢树又开了花,母亲,你看到了吗?

合欢树读后感300字(四)
《合欢树》是史铁生早年的作品,距今已有二十多年 。史铁生的作品一向以清淡悠远见长,而《合欢树》同样秉承了这种平淡之中见真情的特点 。
文章可以母亲生前和死后分为两个段落 。在回忆母亲生前场景时,作者用了大量的笔墨写母子的生活细节:10岁那年“我”作文得了第一,母亲居然不服,盎然童趣跃然纸上;20岁那年“我”双腿残疾,母亲因此劳累奔波,但终究无济于事,绝望与希望的交替出现将这一切渲染得更加哀凉;30岁了,“我”在写作上小有成就,可是母亲已经乘鹤西去,这里作者将“我”对母亲的怀念与感激描绘得不动声色 。母爱的博大与厚重在前部分篇幅里处处可见 。
“合欢树”由母亲的逝世开始进入我们的视野 。合欢树是母亲生前种下的树,在母子全心全意与病魔抗争时,合欢树是无暇被关注的;只有当母亲的离去使这个世界突兀地呈现出作者难以承受的空白,合欢树被恰到好处地引入作者悲伤而寻觅的视线 。无疑,在作者眼里,合欢树是上天对他思念母亲的安慰,是母爱的一种象征 。也因为这样,作者不断地流露出“欲罢不能”的情绪 。他既渴望重温昔日与母亲相亲相爱的一幕,也清醒地认识到母亲毕竟早已离去 。这样的矛盾,也使作者对母亲的怀念被渲染到极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