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兰河传读后感1000字( 四 )


鲁迅在自己的文章里提到了中国人的看客心里,也提到了中国人对苦难的麻木不仁,人们就爱热闹,越出乱,才越好看 。在这里,我也看到了那个地方人的一种围观,热闹的心里 。那个年代的人们是不分地域性,因为他们都是那个苦难中国的苦难中国人 。跳大神,唱秧歌,放河灯,野台戏,人们凑热闹,去看看,无可厚非 。可是对于人家来了团圆媳妇,一对对的跳到墙里去看,看谁家死个人,糟了不幸 。更是好像有什么大戏的 。争先恐后的,有点说出来不好了 。在中国,那也许是成为了一种习俗 。不幸的人表演的更加不幸,看的人到是有的笑的,有的沉默的,心慈的,拽其衣角边来擦擦眼泪 。极大的满足了人的各种情绪的表达 。
萧红此书也许是写给自己的,我想也是写给所有想了解那个时代的人 。历史总是呈现给我们血淋林的带着耻辱的画面,所有的一本本书拼接出一个上世纪的苦难中国,尤其是那个被日本沦陷多年的苦难东北 。我的家在松花江畔,是的,我的家也在松花江畔 。同为东北人,虽然时空相隔,怎能不了解那浓浓的思乡之情 。在描述的画面里,我还能看到我的童年,也能看到那寒冷的东北带给人的永远是最酷的严寒 。在苦难中,我又看到了你伏案奋笔疾书的样子 。最后也没有叶落归根,两年之后,你病逝在香港 。那屡香魂也飞到了呼兰河上空,看看曾经的家,看看故乡的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