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巴金读后感

家巴金读后感(一)
这本书,我看了大概有两三个星期了,但是却迟迟没有写一点读后感,一方面,是最近时间比较紧,另一方面,也是其中的主要原因,我一直在犹豫要不要写,我不知道写什么,因为这本书太无聊了 。今天稍微有点时间,那就写点吧 。
像所有的红色小说一样,我看之前对《家》没有任何兴趣,我会去看它,完完全全是因为我那段时间没有找到好看的书,而那时候我的脑海中出现了它,为什么会出现它,因为高考,像巴金的激流三部曲指的是什么这类题目,反反复复,做得都快吐了 。
在看的时候,还是觉得看好无聊,最后坚持了两个星期,终于把他看完了 。支持我看下去的信念说来可笑,我自己的观点是,任何一本书都有我值得学习的地方 。
等我看完后,我也不知道我学到了什么 。
像我以前看的《四世同堂》《骆驼祥子》,看完后,我不知道作者写了什么,作者要表达什么,只隐隐约约知道作者在批判,在反抗,为什么会这样子,这大概是因为它没有引起我的共鸣吧 。
似乎作者对他自己的这本书有着极深的感情,反反复复对它做了很多次的修改 。但是这只是他自己的感情,它的感情没有办法引起我的任何共鸣,我是现在的负二代,我根本无法理解他那种近代富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说个题外话,关于共鸣这个东西,我也在苦苦思考与寻找,如何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但是好像,我一直没有找到 。
我不打算看接下来的《春》与《秋》了,如果不会没什么书看的话 。

家巴金读后感(二)
【家巴金读后感】《家》是巴金的代表作,是巴金30年代创作的“激流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它从问世至今,一直以其特有的反封建的思想光辉和动人的艺术魅力吸引着广大读者,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着重要的地位 。
《家》的写作年代是1931年,写的是四川成都一个封建官僚地主家庭 。小说写了觉新、觉民、觉慧兄弟三人不同的思想性格和生活道路,写了几对年轻人——觉新与钱梅芬、李瑞珏,觉民与琴,觉慧与鸣凤之间的恋爱、婚姻纠葛,写了他们不同的遭遇;写了学生请愿,觉慧被关禁闭,兵变惊乱,鸣凤、梅芬、瑞珏相继惨死,觉民逃婚,觉慧出走等等 。
故事发生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期 。四川成都高家,一个有五房儿孙的大家族 。高老太爷是这个大家庭的统治者,五房中的长房有觉新、觉民、觉慧三兄弟,他们的继母及继母的女儿淑华 。因为父母早亡,高老太爷直接管着他们 。觉新是长子长孙,为人厚道,但性格软弱,受过新思想的熏陶却不敢顶撞长辈 。他年轻时与梅表妹相爱,但却接受了老太爷的安排而与李瑞珏结婚 。婚后他过得很幸福,有了孩子,也爱自己美丽的妻子,但又忘不了梅,特别是出嫁不久后梅就成了寡妇,回到成都,两人的见面带给他无穷的痛苦 。不久,梅在忧郁中病逝 。觉民与觉慧在外参加新文化运动和学生运动,因此和冯公馆的冯乐山成了死对头 。遭到爷爷的训斥,并被软禁家中 。老太爷又为觉民聘定了冯乐山的侄孙女,但觉民与琴久已相爱,在觉慧的鼓励下,觉民离家躲避 。觉新则夹在弟弟与爷爷中间受气 。觉慧是三兄弟中最叛逆的一个,他爱上了聪明伶俐的婢女鸣凤,但孔教会会长冯乐山却指名要娶鸣凤为妾,高老太爷便要将鸣凤嫁给自己的朋友冯乐山,鸣凤在绝望中投湖自尽,觉慧既悲伤,又愤怒,决心脱离家庭 。高老太爷的四子克安、五子克定,都是酒色之徒,高老太爷发现最疼爱的儿子克定骗妻子的钱去组织小公馆,并在外欠下大笔债务,老四克安也大嫖戏子,高老太爷在此打击下一病不起 。高家又发生家产之争,以致全家不得安宁 。老太爷在气愤中去世,家中大办丧事 。将要生孩子的瑞珏被高老太爷的陈姨太以避血光之灾为由赶到郊外生孩子,觉新不敢反对,因照顾不周,瑞珏难产而死 。觉新在痛悔的心情中承认这个家庭应该出个叛逆者 。最后觉慧离家去上海,投身革命 。他的这个决定得到大哥觉民的支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