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海战读后感( 二 )


最让我忍无可忍的是,慈禧太后还在庆祝她的六十大寿,在庭院里看戏,国难当头,她居然悠闲地娱乐,身为太后,连国家大事都不管,我差点被她气晕了 。
后来清政府还签订了可耻的《马关条约》,日本人国力已经不足,假装要求和,没想到清政府居然同意了,明明福建水师还有一些军舰,()为什么不来参战呢?如果他们参战,说不定这场战争就能赢了 。国家兴亡,在此一举,可惜北洋和福建水师没有团结起来,导致了这场战争的失败 。
如果我能穿越时空,成为当时甲午海战的一名北洋海军士兵,成为对抗日军的一份子,如果所有的清军都只是一个人的话,那我就是指甲盖上一平方毫米的大小 。我至少能杀掉一名日军,多除掉一个敌人,消弱敌人的攻击力 。每个人即使是很小一份子,也要努力杀掉每一个敌人,如果每个人都这样的话,那所有中国人就可以轻松赶走敌人了 。如果每个人都努力,那我们中国人就不会输掉任何战争 。

甲午海战读后感(三)
“每一次大的海战都将决定着两个国家的命运 。”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的座右铭,他从始至终将自己的志向定在为祖国的崛起而奋斗 。
从1840年,中国步入了近代社会,从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的战败,导致了西方列强的不断侵入 。割地、赔款等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都深深的打击着中国的心脏 。战败后的清政府,开始总结经验,是什么原因使清镇府导致失败 。李鸿章等人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洋务运动,去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和器物技术,来挽救清镇府的危机 。
1894年9月,在黄海上爆发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蒸汽机械大战——中日甲午战争 。就是这场战争,使得多少爱国志士以身殉国 。这一仗打的壮烈,这一仗打出了中国人的威严和不容外人屈辱的气概 。北洋舰队的“致远舰”管带邓世昌,一身正气,与舰同亡 。在“致远舰”中炮倾斜后,弹药用尽 。邓世昌下令开足马力向日舰“吉野”撞去,不幸被鱼雷击中沉没,全舰官兵壮烈殉国 。
【甲午海战读后感】多少次的炮弹轰击,多少次的忍痛坚持却还是失败了 。眼看着那枚炮弹穿击铁甲打在了敌人的“心脏”里,如果那枚炮弹一爆炸是否胜败会再议论一番 。但那颗炮弹却是一颗臭弹,甚至还有些炮弹因做工不细而不能上膛,这些本不应该出现的情况却出现了 。有些人说如果当时清政府出银子买下那艘新式的英国军舰,也许胜败就会另堪别论了 。但事实会如此吗?有些人会拍着胸脯说“会的” 。但那中说法是不对的,如果那艘军舰被买下来只会拖延失败的时间而已 。因为政府的腐败,你给他在好的军事装备就算这一仗打赢了,那下一仗呢?这一仗打赢就代表着没有人再“欺负”你了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