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十三钗读后感

金陵十三钗读后感(一)
昨天终于抽空去看了《金陵十三钗》,继《南京,南京》之后,又一次给了我震撼 。电影讲述了十三位秦淮风尘女子在南京大屠杀中为了挽救更多的生命而挺身而出的故事 。里面许多镜头和场景让我泪流不止,本来教堂是不受侵略的净土,可是宁静还是被打破了,当日本 士兵冲进教堂发现女学生的那一刻,看到孩子们躲在桌子下那惊恐样子,听到她们被抓后拼命逃脱的尖叫声,那一刻民族的仇恨,油然而生 。还有豆蔻为了给浦生弹首曲子冒死拿琴弦,但在途中被日本军人抓捕,被凌辱,到最后被刺刀杀害 。她那撕心裂肺的呐喊,让我只恨自己不在战场,不然对着侵略者乱枪扫射 。更有故事里约翰的一句话:女人和女孩怎么选?这是我对电影感触最深的台词 。人对于生命的权利不是同等的吗?妓女救纯洁女孩,才是正确的选择?思前想后,也只有弱小救助更弱小才能让我心里得到安慰 。
十三钗里有许多心底柔软处的碰触 。轻轻的可让你那样彷徨,想大声宣泄可是张开嘴却寂静无声 。那种闷真的是让人无法忽略 。虽是一抹淡淡的倩影却留在了心底 。

金陵十三钗读后感(二)
张艺谋的电影逻辑的本性——情色+暴力+苦难+爱国主义,已经被十三钗们的动人台词所证实 。在即将代替小女生去赴日军晚会的前夜,她们发出了“自古以来都说商女不知亡国恨,如今这种说法要改一改了!”(大意如此),这的确是“情色爱国主义”主题的点睛之笔,它戏剧性证实了我此前表述的基本观点 。
但我还是小看了张艺谋自我进化的能力 。这部影片无疑比以往那些烂片有很大改观 。这首先要归功于小说原着的重要贡献,它提供的叙事逻辑,解决了张艺谋此前所长期面对的最大困境 。此外,演员的演技(如神父、教官、墨玉和书娟)、战争场面调度、光影和音效的处理、音乐的表达,如此等等,都有长足的进步 。
【金陵十三钗读后感】张艺谋终于找到了情色、暴力和人性的比较正确的表述方式,并为情色叙事找到了坚硬的道德支点 。我们不妨把“情色爱国主义”分为高级的和低劣的两种 。而张艺谋终于为这条看起来毫无希望的路线,画上了一个出乎意料的句号 。我希望这是一个最终放弃“色情+暴力+苦难+爱国主义”公式的转机 。如若这样,我要为此向张艺谋致谢:中国电影和观众都将有福了,()因为他们有望摆脱视觉污染的不良历史 。
中国商业电影的生长,始终处于一个可笑的悖论之中 。制片方大肆渲染床戏,意在挑逗观众的情欲神经,鼓舞观众的票房士气 。好在中国大陆观众最终只能欣赏经过严格审查的十三钗“洁本”,而非在北美上映的“未删节版” 。这使它看起来显得更为“纯净” 。但美国电影协会(MPAA)已经在其官网将该片(The Flower of war)的未剪版定为R级(RESTRICTED Under 17 requires accompanying parent or adult guardian.),也即限制级,它要求17岁以下观众,必须由父母或者监护陪伴才能观看,属于该级别的影片,通常包含成人内容,其间有较多性爱、暴力、吸毒等场面及其脏话 。从好莱坞网站上出现的影评看,过度的暴力和情色,只能损害影片的品质而不是相反 。尽管张艺谋率先领悟到掌握平衡点的秘诀,但整个中国电影要彻底摆脱这种肤浅的噱头,还需要漫长的时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