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观察读后感( 二 )
到底怎样才能让听课起到最大的效果呢?教师听课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全身心的投入,态度还要虚心 。听课首先要有目的,争取在某方面要有所突破,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 。如果听课没有目的的,就好像是大海上航行的一艘船,往那个方向是由海上的风决定的,这就注定他到达不了目的地,甚至会沉没在大海中 。事实上只有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才能深入透视自己的问题,并努力解决 。而方向的确定更需要认真仔细地分析自己所存在的问题,它需要审视自己所存在的种种行为 。这个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分析批评自我的过程 。其次在听课的过程中还要主动地参与 。一直以来,我都是要等到进入听课的教室才知道今天听的是什么内容 。并且在听课过程中,我更象一个记录员,在进行机械的记录 。而如王老师所说:听课要听老师的独创之处,因此在听课前在你的脑子中要有课的原创,熟悉教材,带着问题去听,老师是怎么上的,自己又是怎么上?事实上就是要有“备”而听,而且从思想上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并尽可能以学生的身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才能获取第一手材料,从而为自己获取好的方法奠定基础 。
但是要让听课取得最大的效果,还要看 。教师要一边听 。一边观察思考 。教和看两方面要兼顾 。看教师的教法学法的设计,也要看学生课堂表现,参与的情绪,学习的习惯 。看教师的精神是否饱满,教态是否亲切,教学组织的设计,器材的安排是否合理,教法选择是否得当,指导学习是否得法,处理偶发事件的手段是否巧妙 。看学生是否参与教学活动,感知教学内容,注意力是否集中,思维是否活跃,练习是否正确积极性是否被调动,师生情感是否融洽,学习习惯是否良好,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提高等 。创设怎样的教学情境,结合了哪些生活实际 。
观察的载体虽然是“课”,但关注点却是课堂教学中的“真实问题”,实施新课程后课堂教学中的各种困惑,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教师专业能力的问题 。评课应是基于对课堂“教”和“学”行为的细致观察,然后对课堂中出现的真实的问题作出多角度的解释 。
然而在我们传统的听评课活动中,时常出现这样的现象,如:听课过程中主要关注教师单方的行为,没有对学生的学习给予足够的关注;评课形式化,有时缺乏有证据的观点,漫谈式、即席发挥话语过多等等 。
人的观察力并非与生俱来,而是在学习中培养,在实践中锻炼起来的,教师当然也不例外 。特别对于教师来说,()观察力尤其重要 。观察现象,探寻本质 。观察力是思维的触角,要培养自己的观察力,就要善于把观察的任务具体化,善于从现象乃至隐蔽的细节中探索事物的本质 。
推荐阅读
- 三个傻瓜读后感
- 三角地读后感400字
- 容斋随笔读后感
- 撒哈拉沙漠读后感
-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读后感
- 三寄小读者读后感
- 日月读后感
- 三国志读后感2000字
- 撒哈拉的沙漠读后感
- 撒哈拉的故事三毛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