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晓声普通人读后感

梁晓声普通人读后感(一)
“认真” 。
有多少人为认真而抓住幸福?有多少人为认真而吃亏?
我看完这篇文章,把书合上了,同时把我的眼睛也闭上了 。我不由得想起我的父亲 。
他也是个“普通”人,是个普通工程师 。我父亲就与课文里的作者父亲一样非常认真 。从我出生前,与我母亲结婚前,就开始工作 。35年来,无论下大雨还是下大雪,他一次也没缺勤,甚至于迟到,都不曾有过 。
从小父亲就严格要求我,所有的事情都必须认真去做才对 。而且我也从他的身上自然而然地体会到了认真的意思 。
上了初中,在青春浪漫的那个时期,我慢慢懂得了这个社会的矛盾 。认真的人常常吃亏 。在还幼稚的我眼中,自己与这些不认真的人相比,我觉得他们的生活更好,更快乐 。我渐渐讨厌自己很认真的态度 。但是每做一件件事情我都仍然很认真,离不开已经养成的这种习惯 。为了性格很认真,自己多找麻烦,甚至于常常吃不认真的人的亏 。所以我暗暗憎恨父亲的教育 。
现在我才懂了他的教育是非常对的 。凡是要做的事情,我都很认真 。这样,我才得到满足感,心里也很踏实 。多亏父亲的教育,我每天都感到生活很充实 。
在《普通人》中,他的父亲已经去世了 。我父亲也一天比一天老了 。我不和作者一样,不与父亲在一起生活 。这几年没有紧密的联系,连慰问的话都没说 。所以我闭上的眼睛一打开,就给父亲写信了 。“尊敬的爸爸,我非常感谢您……”
《普通人》给我带来了对父亲的感谢,还有让我重新认识到人生中很重要的原则,就是“认真” 。

梁晓声普通人读后感(二)
这篇读后感很有意义,有些事,在我,也渐渐地开始不很认真了,似乎认真首先是对自己很吃亏的事 。
父亲一生认真做人,认真做事,连当群众演员,也认真到可爱的程度 。这大概首先与他愿意是分不开的 。一个退了休的老建筑工人,忽然在摄影机前走来走去,肯定的是他的一份愉悦 。人对自己极反感之事,想要认真也是认真不起来的 。这样解释,是完全解释得通的 。但是我——他的儿子,如果仅仅得出这样的解释,则证明我对自己的父亲太缺乏了解了 。
我想——“认真”二字,之所以成为父亲性格的主要特点,也许更因为他是一位建筑工人,几乎一辈子都是一位建筑工人,()而且是一位优秀的获得过无数次奖状的建筑工人 。
一种几乎终生的行业,必然铸成一个明显的性格特点 。建筑师们,是不会将他们设计的蓝图给予建筑工人——也即那些砖瓦灰泥匠们过目的 。然而哪一座伟大的宏伟建筑,不是建筑工人们一砖一瓦盖起来的呢?正是那每一砖每一瓦,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地,十几年、几十年地,培养成了一种认认真真的责任感,一种对未来之大厦矗立的高度的可敬的责任感 。他们虽然明知,他们所参与的,不过一砖一瓦之劳,却甘愿通过他们的一砖一瓦之劳,促成别人的冠环之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