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应台目送读后感
龙应台目送读后感(一)
花了一个下午的时间读完,行将合上时,却有想要流泪的冲动 。在闹世喧嚣、张狂、失意、疲惫、喜悦、悲伤,以及任何的时候,都值得一读 。
目送,毕竟会是跟随每个人一生的动作目送吸引了我,龙应台笔力独到,以女性细腻感性的笔触剖析人生的悲欢辛酸——“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这样的句子读起来令人心碎 。为人子女者当读此书!
对亲人,对家庭,对生活,这些我们天天要面对的,我们已经熟悉到视而不见,忽略不计的,让我们喜欢也让我们无奈的一切的一切,龙应台作了真切的描述,触动了人性的柔软,善良和美好 。当然更多的是共鸣,因为她所提出的正是我们父母这一代人所共同面临的问题和困境,我在欣赏美文的同时,似乎也在讨教对人生、对社会、对亲人如何交往的真知灼见 。
龙应台的《目送》是本难得的好书 。在你看完前几篇,会产生一种感觉——不忍心读下去,读完了,就没得读了 。
【龙应台目送读后感】龙应台在《目送》中写的是她个人的情感 。写她与儿子一起逛街时,儿子不愿跟她牵手过街,儿子大了,有了疏离感;写她母亲得了老人痴呆症,反反复复的问她是谁,写她与母亲逛街,母亲的那个爱美样子;写她与父亲同样在过街时,要牵她的手,而她已经人在中年,写她父亲最后病重生活不能自理时,由于佣人的疏忽,眼屎黏住了眼 。等等 。
龙应台的文笔优美而细腻,将这些生活中的点滴娓娓道来,那些情感也如流水般涌出笔端,跃然纸上 。只是让人不禁为之唏嘘的是,父母老后的情形 。我甚至觉得在美丽文字的背后,龙应台是不是也想到了她老时的情景?由此,你不得不想到自己 。
这个社会是需要关怀老年人的 。虽都说老人像孩子,但孩子是生命力的象征,而老,那是英雄迟暮,美人易老时 。那是一个成年人不能掌握自身命运的时刻,那是垂垂老去等待死亡的时刻 。那时,多少预示了人生的悲怆 。或者,说的白一点,人,要有个好死!
龙应台目送读后感(二)
《目送》中一共有散文七十二篇,主要是对亲情和作者周边人物的感悟,写孩子的成长,父母的老去,各种真实的情感 。
已是不惑之年,再来读《目送》,颇有共鸣感,经历的事情多了,感悟也多了 。我最喜欢《目送》中的一句话是:“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路的另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诉你:不必追 。”这让我想起孩子第一次上幼儿园时自己走向教室那小小的身影,()上一年级时那大大的书包几乎能把孩子带到,到现在,孩子却不愿依赖你了,独立,她成了少年 。想起自己的父母,他们是多少次这样目送孩子的离去 。父母的日渐老去,我对父母的依恋依旧继续着 。岁月的流逝匆匆,心里更加深深地体会着父母情,子女情,父母子女这世世代代的轮回,上苍早已安排好了一切,没有人能改变上苍的决定 。而我们能做的,仅仅是陪着父母老去,陪着父母,一直走下去……
推荐阅读
- 三个傻瓜读后感
- 三角地读后感400字
- 容斋随笔读后感
- 撒哈拉沙漠读后感
-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读后感
- 三寄小读者读后感
- 日月读后感
- 三国志读后感2000字
- 撒哈拉的沙漠读后感
- 撒哈拉的故事三毛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