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文集读后感( 三 )
走近一个勇敢的精神领导者,用指尖感受那个动乱年代里最热枕的温度,用泪水冲刷出一个哲人深度的思考 。那是多么忠贞的一股民族魂,死去时都还握着国家抗争的笔 。
不知不觉的关于鲁迅先生的传记接近了尾声,先生的文章还在继续阅读的过程当中,希望能够通过文字可以更加深刻的了解鲁迅先生一生的传奇,可以进一步的体会先生文字中的国家情怀 。
鲁迅文集读后感(三)
每当脑海浮现鲁迅二字时,我就会想起他那人格的独立,正因为他的真实,笔锋如刀刻在心中刻画着中华民族的灵魂 。而且,他有强烈的使命感,鲁迅之所以是鲁迅,是因为他不明哲保身,受到恐吓,他出门不带钥匙,以示不归之志 。他不惜以生命高扬理性,以其坚毅警示众生,因而使人望其项背而终生敬仰 。
当我拿起鲁迅的灵魂作品时,我仿佛看到了中华振兴的良药 。鲁迅曾说过,“医治中国人只是把他们的身体治好,但却救不了他们 。”所以,鲁迅开始从文,用他最朴素的语言,写出了最具攻击性的文字,让国人,仍至世界体会到他的所向披靡的无畏精神 。
小时候曾读过《朝花夕拾》,但郁闷的是我当时没能读懂,生生地误会了鲁迅的文学功底 。后来,心智趋向成熟的我渐渐触到它的内涵,它讲述的乡村生活体现了眷恋和厌恶相互参透的乡恋情 。另一个是鲁迅在逐步接受进步文明的同时,也在现实中摧残着破旧的,愚弱的故乡 。
鲁迅先生对儿童问题的关注一直是艺术创作的重要话题,如《朝花夕拾》中的百草园,三味书屋,五猖会,鲁迅以其少年“单纯与自由”的心灵去看待,评价自身和世界 。但是,在充满童趣的散文中,又辅成人视角来仅观儿童时期的生命体验 。父亲在“我”大声叫嚷中痛苦地咽了气,现在“我”知道这却是我对于父亲最大的错处 。这样,鲁迅在儿童视角与成人视角的转换过程中,不断地咀嚼,追寻童年经验,从儿童封建社会重压下的弱者的角度出发去抨击封建文化儿童的腐蚀,传统的教育方式对儿童尊严的践踏 。
我轻盈盖上书本,手指依旧残留着书页上淡淡的香韵,但我知道,那始终会散去;但是,那锋利笔锋在心中刻画过的痕迹,却与岁月的长流而深深沉淀于心灵的深处 。
推荐阅读
- 三个傻瓜读后感
- 三角地读后感400字
- 容斋随笔读后感
- 撒哈拉沙漠读后感
-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读后感
- 三寄小读者读后感
- 日月读后感
- 三国志读后感2000字
- 撒哈拉的沙漠读后感
- 撒哈拉的故事三毛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