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选读读后感
论语选读读后感(一)
仔细读了李泽厚的《论语今读》这本书,虽不是大彻大悟,但也触动心灵 。《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说需要的那种快乐生活 。主要讲述了天地人之道、心灵之道、处事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和人生之道 。书中每一个故事都告诉了我们许多人生的哲理和处事做人的道理 。
《论语》犹如高山上一颗劲松高不可攀,只可仰望而不可触及 。李泽厚把一位两千年前的圣人引领到了众人眼前,孔子没有圣贤的架势,朴素平和、平易近人,时时传递一种朴素、温暖的生活态度 。它不是简单地对经典做出字面上的训估与注解,而是在“半宗教半哲学”的对话体里分离出“宗教性道德”和“社会性道德”,前者成为个体的生活意义和人生境界的追求,而后者创化性成为现代政体的形式,由此培育人性情感、重视和把握个体命运之偶然的“文化重建” 。
由此,我第一次了解物质意义上的幸福生活它仅仅是一个指标 。单纯依靠物质的极大丰富同样不能解决心灵的问题 。心灵幸福才是真正实在的 。“该放下时且放下,你宽容别人,其实是给自己留下来一片海阔天空 。”所以我要放下多些烦恼,努力去接近幸福 。“胸怀无限大,很多事情自然就渺小了 。”幸福不光靠行动争取,还需要正确的心理 。
论语选读读后感(二)
细品《论语今读》后,发现它所带给我的启示,绝非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上,作者在里面所提出的很多观点,不仅向我呈现了《论语》的一副全新的面貌,让我开始摒弃以往对《论语》的不合理的偏见,试图重新辩证地去看待《论语》,而且给我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塑造注入了新的元素,我发现,《论语》不再是高高在上、不可触及的圣贤之言,它与我们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是有着密切联系的,在此,我将从不同方面细论我读《论语》及《论语今读》时所得的体会 。
对于求知,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 。”亦即,学习而不思考,迷惘;思考而不学习,()危险 。就我的理解而言,此处的“学”应指掌握生活中事物运行的规律,它既囊括了我们课堂上学习到的物理、化学、音乐等科目的知识,也包括我们在人生道路上所聆听到的教诲 。由于经过长期实践的证明,它总是具有正确性与客观性 。因此,“学而不思则罔”里的“学”是属于理性范畴的 。反观“思”,思考,应指个人的对生活中事物的思考,与“学”相反,它是主观而感性的,虽然它未必总是正确,但因为它是由每一个个体独自进行的,因此它独特并且真实可感,对个体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无可替代的作用 。
推荐阅读
- 三个傻瓜读后感
- 三角地读后感400字
- 容斋随笔读后感
- 撒哈拉沙漠读后感
-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读后感
- 三寄小读者读后感
- 日月读后感
- 三国志读后感2000字
- 撒哈拉的沙漠读后感
- 撒哈拉的故事三毛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