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烛读后感300字( 二 )


老妇人在这个时候虽然没有说话 , 但是她的心情是极为复杂的 , 有对烈士牺牲的哀痛 , 也有对红军战士的敬意 。因为她饱受了法西斯的侵略之苦 , 对侵略者怀有深仇大恨 , 所以她渴望解放 , 渴望和平 。对这些为了南斯拉夫人民的幸福而奉献了自己的全部生命的战士 , 她深怀敬意 , 所以他对红军战士“庄严”地“深深一鞠躬” 。
在炮火烧焦乐的土地上 , 在诈弯了的铁器和烧死乐的树木中间 , 那位南斯拉夫母亲的唯一珍爱的东西――她的结婚花烛――还是明晃晃的点在一个苏联青年得坟头 。
这一点花烛是不会熄灭的 。它象征着母亲对儿子的深情厚谊――这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 , 不分国界 , 情同母子 。它将永远燃着 , 正像一个母亲的眼泪 , 正像一个儿子的英勇 , 那样永垂不朽 。

蜡烛读后感300字(四)
要孩子看课外书 , 看金典的书 , 作为一名教师也应该平时看一些书来充实自己的课余生活 , 走进书本 , 走进孩子 。只有这样才能和孩子达成共实 , 同时也给自己的生活带来快乐 。
“在炮火焦灼了的土地上 , 在炸弯了的铁器和烧死了的树木中间 , 那一位南斯拉夫母亲的惟一的珍爱的东西——她结婚的花烛——还是明晃晃地点在一个苏联青年的坟头 。”这是《蜡烛》这篇文章中感人至深的一段话 , 西蒙诺夫的这篇小说歌颂了艰难中各国人民相濡以沫 , 至深至真的感情 。这不分国界的深厚友谊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 。
《蜡烛》叙述了一位苏联青年战死后 , 南斯拉夫的老妇人冒着德国人的炮火把他拖到一个炮弹洞边的故事 。她用手掌舀干了洞里的水 , 用炮弹洞四周的浮土盖住死者的身体 , 做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坟堆 。最后 , 老妇人拿出45年前她结婚的喜烛 , 为死者点亮了最后一道光明 。当人们在寻找这位苏联青年的尸体时 , 发现了这小小的坟堆 , 都不由得惊叹 , 不由得脱下帽子默哀 。
多么感人的故事呀!一位老妇人在被德国人炸毁了自己的房屋后还为苏联青年筑造他最后的家 , 用珍藏着的蜡烛为他点明天堂之路 。()我的脑海中不由得浮现出一位南斯拉夫的母亲在炮火的烟灰下埋葬一位苏联青年的情景 。这再也不是什么乐于助人这些渺小的事情能比得过的 , 那是一种超越国界、人种以后 , 一位南斯拉夫母亲为苏联青年做出的自己的最后奉献 , 让那些高傲的、无视他人生命的人来想想这位伟大的南斯拉夫母亲吧!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