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旦赞美读后感( 二 )


诗人看到了一个仍在田间劳作的农民,他是一个女人的孩子,许多孩子的父亲,他身上肩负了父母和下一代的责任和希望 。他会永远只是跟着犁头转吗?诗人当然不希望这样,我们也不希望这样 。于是,觉悟的农民放下“古代的锄头”,融进了大众的爱里,并且坚定地溶进死亡里 。这就预示着农民已不再是简单意义上的农民,而是走向抗日展现的民族英雄 。这些农民坦荡赤诚,表面沉默内心却热血,愿意为祖国奉献自己的一切 。在那个时期,要不是千千万万农民子弟超越个人苦难,投身民族救亡的心路历程,那么我们的民族怎么可能解放和兴盛呢?诗人用叙事的口吻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投身抗日的农民典型,从而赞美了千千万万的农民子弟兵 。
一样的是这悠远年代的风,一样的是从倾圮的屋檐下散开的无尽的申咛和寒冷 。一切的一切都打上了时代的烙印,一切的一切都感染了悲伤的气息 。一个民族在卑微的哭泣,一个民族的人们也在哭泣,在挣扎,在寻求解放 。当每一个中国人都为了多年的耻辱的历史而踟蹰,而伤悲的时候,他们的内心就必定会涌现爱国的热情与献身的激情,那么就有无数人走向战场,走向血腥,如果幸运的话,就会走向成功 。一个民族就是这样子起来的,让我们同诗人一起歌颂这些伟大的农民,伟大的英雄吧!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