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送雨儿读后感( 二 )


读《目送》总有想流泪的感觉,为逝去的或正在远去的亲情,挽留不住的是匆匆的生命脚步,能留下的就是记忆;读《目送》懂得了对于生命,最好的态度不是挽留,而是珍惜;读《目送》有些更深的感悟:再多的遗憾不舍都不过是生命的过程,我们只能往前走,用现在来填补过去的空白和伤口,带着爱和释怀与生命和解 。

目送雨儿读后感(二)
龙应台老师的书我是第一次读,这个第一次为的是更接近别人的心扉在别人的世界了解龙应台 。带着有目的的心理去读龙应台老师的文章,现在想想,又怎能获得多大的乐趣呢?以往都是草草的开场,又草草的收场,每每看到头几篇,便已无多大兴致 。五一假期无聊至极,拿起了龙应台老师的《目送》,再次翻看 。耐着性子,又看到了龙应台老师所叙写的《雨儿》,忍不住感慨万千,感慨时光的匆匆而逝,使原本熟悉的情感顿时变得陌生,感慨尽管时光的匆匆而逝,也挡不住那一份永久的情,永恒的爱 。
”我——是你的女儿“ 。对!我 。一个普普通通的女性,因为有了母亲的宠爱,母亲的养育,才有了我后来的感恩,才有了我后来的永不改变的”你的女儿“ 。反反复复地嚼着这句话,想把这简简单单的六个字读透,却无法透彻爱的力量;想把这简简单单的六个字嚼尽,却无法嚼完这摆在我面前真真切切的情感 。大概有太多的感想想要脱口而出,反而成了阻碍,阻碍地我不能出口成章 。就像龙应台老师对待她的母亲一样,想用尽自己的感情来跟母亲叙述完自己生活中大大小小的有趣事心烦事,却因此成了阻碍,不得不反复停留于”我——是你的女儿“ 。
面对那个离我身边很近很近的女人,用时间编织的几缕或几撮银丝替代了黑发 。面对自己,自以为是的成熟早就已经包囊了原来的稚气 。简简单单的六个字”我——是你的女儿“,我很想对她说,自豪地对她说,骄傲地对她说 。当真!一切都只是想,想了之后或许会有行动,或许会有”但是“ 。在这简简单单的六个字面前,我选择了”但是“,选择了去解释,而她继我的选择之后,()她选择了微笑,选择了释然 。当我准备说出这六个字时,好像一块小石子,从心中拱出的小石子卡在了我发声的部位,只要我一张口或动嘴,小石子就会如刀割般的疼痛割在我的肉体上 。疼痛麻痹了我脱口而出的勇气,使我胆怯地坐在这温室里,在笔与纸间来回着 。写完也只敢,将本子甩在她的面前,拍屁股走人,狂奔回房间罢了 。
面对母亲,我怯懦了 。面对”我——是你的女儿“,我怯懦了 。而龙应台老师选择的是不管母亲是否清晰记得自己,依旧用自己热血的心灵感化母亲已逝的岁月 。这种热血,是让我敬佩 。不,不是敬佩 。这种热血,我可以拥有,只是,我害怕拥有 。学着,用最真挚的心来学会、汲取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