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斯林葬礼读后感( 二 )
回来再讲这本小说,我觉得它是现代中国百花齐放的文坛上的一朵异卉奇花,挺然独立 。它以独特的情节和风格,引起了“轰动的效应”,这“效应”之广之深,大家知道得比我还多,我就不必细说了!
现在,我知道这本书正在译成许多外国文字,在海外出版,虽然里面有些删节,我对此还是十分欢喜 。我愿意全世界的读者都知道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五十六个民族之中,有十个民族是穆斯林,而且在中国十亿人民之中,就有一位年轻的回族女作家,她用汉文写出了一本极富中国性格的、回族人民的生活故事 。也让我知道了更多关于回族的生活与常识,使我对得起自己是“回族”这个称号 。对于这本小说,在中国的言论和评价,真是多得不得了,好得不得了 。我们中国有一句古谚,说“百闻不如一见”,亦愿海外的朋友们,都来读一读这本中国回族女作家写的奇书!
穆斯林葬礼读后感(二)
玉,象征着财富、身份、地位 。
【穆斯林葬礼读后感】月,象征着纯洁、善良、明净 。
《穆斯林的葬礼》是回族女作家霍达的长篇小说,曾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 。这一次看时因为有了大体模糊的印象所以看的比较快 。作者给全书设置了一个带有神秘色彩的宗教背景 。巧妙地将玉与月作为线索贯穿整部小说,讲述了一个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间的兴衰,三代人命运的沉浮,两个发生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内容却又交错扭结的爱情悲剧 。
伊斯兰教和他的信徒穆斯林对大多数的读者来说是一个神秘的事物,所以这也成为吸引我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文中看到了一个个描写细致的宗教场面,了解了有关穆斯林的许多风俗 。作者本人是一个虔诚的穆斯林信徒,但在书中她并没有故意神化宗教,而是用一种清新流畅的笔触缓缓的记叙描绘,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产生一种十分纯净的感觉 。同时书中的另一个背景是故事发生在一个和玉器有关的家族中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玉是风雅高洁的象征,古人多以玉来形容比喻自己的品德、气节 。例如有“君子比德于玉” 。所以全文中隐隐流露出一种雅致宁静,与世无争的气息,但是玉同时也是一种财富,君子爱其品质,当然也会有人因为其价值而做出令人不齿的事情 。文中作者分别用“月”“玉”为线索,分别描写了民国初期到解放前和文革前到文革结束社会复苏的两个时期跨越六十年的历史 。在这段复杂纷乱的历史中,不管是对两类人物冲突的正面描写还是侧面描写,都流露出作者本人鲜明的爱憎之感,同时这种情绪也深深地影响着读者的情绪 。动荡的社会中容易产生悲剧,六十年中家族兴衰变迁,三代人命运沉浮,最终是一个个令人痛惜的爱情悲剧 。读后会产生一种压抑的情绪,但却触及读者的心灵,令人有荡气回肠的舒畅,同时使人产生对历史对社会深沉的思索 。仅仅是这单薄的一遍已经令我的心绪久久无法得到宁静了 。在这大量文字的背后,更让我看到了知识的可贵,姐妹情深的碧玉两人,()皆因为所受的教育不同,对于爱情,对人生竟也产生了天壤之别 。玉儿对于爱情的执着,对于自由的渴望,她的大胆,果敢与无畏,正体现了新时期中国青年的新气息!而作为一代妇女的代表,碧儿的迂腐和落后,以及对于爱情的盲目和对于生活的依附,又是我不得不为之悲哀……
推荐阅读
- 三个傻瓜读后感
- 三角地读后感400字
- 容斋随笔读后感
- 撒哈拉沙漠读后感
-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读后感
- 三寄小读者读后感
- 日月读后感
- 三国志读后感2000字
- 撒哈拉的沙漠读后感
- 撒哈拉的故事三毛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