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根论说文集读后感( 四 )


通篇读完,最过吸引我且引起我情感的当属《谈无神论》 。
在宗教信仰这一方面,我既与所谓之神保持一定距离,又连接一定关系 。我认为各个教派应该是互相关联而不是冲突的,宗教的核心思想是宇宙的大爱,()包括宽容、接纳自然规律永恒的变化,而培根也在文章的开头提到了这一点,但从开头以后,培根一直深陷自己的一种奇怪的思维逻辑,比如他认为原子不断地组合以至衍生万物,正是证明了上帝(神)的存在 。在我看来,这是十分荒谬的(不排除培根更高级思想的可能) 。神的起源是什么?是人类对自然地惧怕、敬畏到感叹而衍生出沟通人与自然的桥梁,是人类情感因素的副产品,它是人类对自然所有情绪的综合与交织,是心灵脆弱、空虚的人的心灵支柱,信它也罢,不信它也罢,神是重要而可有可无的 。
再往下,培根又引用了伊壁鸠鲁的一句话“不信俗人所谓之神并非亵渎,亵渎在于把俗人之见加于神灵”,我把这句话看了多遍,最后艰难的翻译了一下“不相信世人所说的神并非是对神的亵渎,真正的亵渎是把心灵不高尚的人对神的见解加之于神” 。这句话很精辟,但同时也是无神论者心中的开脱 。
接着培根又提出“未开化”、“概念”等字眼,他似乎认为只有耶和华才是完美的神灵和《圣经》完美的教条,我认为只要心中有神,就不存在概念的清晰与否,培根所谓的概念皆是希伯来人、以色列人、罗马人等的杜撰,而宗教在欧洲大陆偏离本质很长时间 。培根同时认为人的精神如果偏离神,那么他就是低级下贱的动物 。人的灵魂中本来就带有天生的兽性,且在人之初未谙世事时,也的确需要神的扶持来实现心灵的强大,但人的心灵得到真正的升华之时 。我想,他的心灵已经真实不虚,不需神的慰藉,便可获得自身的勇气了 。
我想无神论并没有培根说的那么可怕,他不过举了些极端的例子 。哲人之话并不是句句都乃金玉良言,我们应理性分析其语句,做到寻自己所需 。

推荐阅读